天津静海:匠心筑梦强技能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天津静海:匠心筑梦强技能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09:2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09: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天津市静海区总工会以深化产改强根基,以精准服务暖民心,以创新举措激活力,推动全区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思政润心,“声”入一线凝聚共识

今年以来,静海区在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六大场景”思政课“声”入一线,召开“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工作推动会,深入开展班组、云端、文艺、阅读、驿站、展馆“六大场景”思政课及劳模宣讲活动共计54场,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实。

除此之外,静海区总工会《产改365》全新改版正式上线开播,首次将“荧屏+云端+产改”相融合,依托“云屏号端”等载体,打造静海区总工会产改工作“云屏”静海样板。

更具新意的是,静海区总工会还创新开展“以文赋能 助力产业工人素质建设”活动,依托“中国书法之乡”,与区政协联合打造《翰墨浸润匠心 文化培育匠才》系列活动,丰富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产改,“创”新引擎持续发力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静海区总工会打造“静海工匠杯”品牌,开展2025年静海区职业技能竞赛暨首届“静海工匠杯”培技树优大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同时举办“凝心聚力共发展 砥砺奋进新征程”静海区重点工程项目劳动竞赛,中建三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天津市八大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争取到市总项目资金20万元。产改标杆天津华源线材制品有限公司凭借特色的民主管理模式,作为全市典型经验被全国推广。

为更好搭建区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平台,静海区总工会联合华源线材等企业和部门建设3家区级工匠学院,创新成立静海区“金属丝绳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不仅如此,“工匠学院直通车”开进乡镇园区,先后深入独流镇、双塘镇、高新园等乡镇园区企业为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充电赋能”,举办相关助企行培训活动5场,助力产业工人更好地适应企业转型与市场竞争。

拓宽矩阵,“情”系职工精准服务

在“产改”过程中,静海区始终坚持产业工人主体地位,着力打造职工服务中心成为“一站式、多元化、有温度”的综合服务阵地,叫响“静工享家”服务阵地品牌。线下打造“两司两员”职工之家,以贴心的工会服务,成为往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的“移动家园”。线下开展职工文体培训、红色观影、单身交友等活动,至今服务职工5万余人次。

持续组织举办“工会帮就业”活动,开展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职聚津门 工促发展”招聘会等,发动22家建会企业入驻就业帮扶云平台,组织5场线上线下招聘会。通过集体协商机制,为97名网约车司机搭建协商平台,助力司机群体实现增收。

此外,静海区总工会持续深化服务保障工作,今年以来,为2600余名农民工、困难职工和新业态劳动者进行免费查体。向基层工会拨付重病关爱、住院慰问资金,三季度共救助职工293人,发放救助金25.2万元。开展“夏送凉爽”活动,慰问环卫、公安等一线职工6449人,发放慰问品44.47万元。开展“金秋助学”“十一”慰问及深度建档医疗救助工作,慰问困难职工22人次,发放慰问金3.54万元。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