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第三届津沽岐黄论坛暨首届国韵中医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启幕。本届论坛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商务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天津市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央广网天津频道协办,汇聚国内中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产业代表,以“津脉传承学科共兴”为主题,打造了一场中医药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行业盛会。
开幕式现场
权威阵容汇聚共话中医药发展新篇
上午9时,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及附属医院院长赵强、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庆和、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春泉、国医大师张大宁等嘉宾分别致辞。天津市中医经典传承和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班拜师仪式同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随后讲话,为大会奠定了高规格、权威性的基调。
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本届首次融合“国韵中医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定位,实现学术研讨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在聚焦中医药传承的基础上,更加强化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国际传播,成为本届大会的核心亮点之一。
“中医之旅”地图发布绘就文化传播新图景
源于“潮起津卫·国韵养生”天津市中医文化市集积累的社会热度,开幕式中,“津城中医之旅”地图应运而生重磅发布。该地图整合天津中医药文化地标、特色医疗机构、中医药文旅体验场景等资源,梳理出30余个中医文化特色景点,为市民和游客打造10条“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路线,成为天津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本届论坛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上的突破性探索。
“津城中医之旅”地图发布
从前两届的学术交流为主,到如今以“文旅地图”为载体,论坛让中医药文化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实现传播维度的跨越式升级。
主论坛思想激荡国医大师共探传承创新之道
主论坛环节,国医大师孙光荣、李佃贵等重磅嘉宾登台演讲。孙光荣以《津脉永续,薪火相传——津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深挖天津中医药传承脉络;李佃贵围绕《净化人体内环境—浊毒理论健康观》,分享原创中医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届全国名中医陈宝贵则以《张锡纯学术思想中的经典传承与创新》为题,探讨了经典理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各位专家的思想碰撞,为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沿视角。
天津市中医经典传承和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班拜师仪式
六大分论坛并行多维度赋能中医药产业生态
下午,六个分论坛同步开启,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AI创新、学科发展、中医重点专科管理等维度全方位赋能中医药生态:
分论坛一——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论坛,聚焦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国际传播,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探讨中医古籍保护、文化传承新技艺及国际化传播路径,为中医药文化“破圈”提供新范式。
分论坛二——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央广网联合津药达仁堂启动中医文创设计大赛,以及中医文化市集爆品展播、企业分享等环节,推动中医药产业从“传统业态”向“创新融合业态”升级,展现产业发展的多元可能性。
分论坛三——AI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探索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围绕“针刺机器人研发”“无创脑-机接口技术”“智慧医院建设”等前沿议题,开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智能时代”新篇章,这也是本届论坛在技术赋能中医药领域的全新尝试,区别于前两届的传统学术议题,凸显“科技+中医药”的时代特色。
分论坛四——“津脉传承学科共兴”中医药学科发展论坛,以针灸经典理论、痰瘀互结研究、智能诊疗体系等为核心,夯实中医药学科发展根基,助力学术研究与临床应用深度结合。
分论坛五——中医重点专科质量管理论坛,聚焦专科高质量发展与质控标准优化。专家分享DRG赋能专科精细化管理、学科建设核动力等实操案例,拆解国家级重点专科落地思路,围绕《2026年天津市中医重点专科质控重点工作》研讨,为“十四五”收官提供标准范式。
分论坛六——融合创新驱动中医医院管理与老年医学高质量发展论坛,立足现代医院管理与健康老龄化双战略。从管理的“术”到智慧的“道”、从关注“全人”到构建“体系”,嘉宾们一一诠释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融合的创新主题。
作为本次大会协办方,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全程参与会议筹备工作,未来,院方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持续发挥“临床-科研-产业”联动优势,助力天津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全国标杆。
通过“开幕式+主论坛+六大分论坛”的立体架构,本届论坛实现了学术深度、产业广度、传播新度的三维突破。与前两届相比,不仅在规模上更为宏大,更在中医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创新上迈出关键一步,为天津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中医药文化走向大众开辟了多元路径。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吴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