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青助力黄南乡村振兴 通路引水惠民生成效显著

天津援青助力黄南乡村振兴 通路引水惠民生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5 14: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5 14: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天津市对口支援青海的务实举措下,黄南藏族自治州黄乃亥乡群众迎来了通路和引水两大民生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全乡41.7公里水泥路建成通车,海拔3800米的夏琼山稳定水源成功引取,644户农牧民从此告别行路难、饮水难的历史。

天津援青干部(右)与黄乃亥乡藏族群众家庭交流。(摄影:闫东洁)

2010年,天津援青干部进驻黄乃亥乡,投入1500万元援青资金启动道路建设工程,覆盖日秀玛村、群吾村、阿吾乎村和羊智村4个行政村。经过持续建设,该项目于2022年顺利竣工并通车。

“以前村里道路坑洼不平,车辆颠簸难行,汛期泥泞不堪,冬季结冰后更是危险重重。”黄乃亥乡乡长桑多回忆道,“用老话说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不便导致当地黑青稞等特色农产品外运受阻,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黄乃亥乡藏族群众。(摄影:闫东洁)

黄乃亥乡地处浅脑山区,是以半农半牧为主的典型地区。传统农作物包括小麦、青稞、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以种植燕麦饲草、黑青稞及其加工为主。

“路通后,村民进货更方便,外出务工也更便捷。”日秀玛村干部薛迪昆表示。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藏族村落共有249户1050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农牧生产、务工经商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红。

76岁的村民娘尕经营着小卖铺,他感慨道:“以前去同仁市要靠骡马或步行3小时,现在开车40分钟就能到。”

援青干部帮助组建的合作社和生产的农产品。(摄影:闫东洁)

在解决行路难的同时,天津援青资金还支持完成了饮水安全工程。2019年10月20日,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黄乃亥乡重点贫困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提前84天全线通水。为确保冬季供水安全,地下输水管道埋设深度从1.5米加深至2.6米,有效防止了管线冻结。

同仁市副市长吴永华介绍:“过去村民只能靠储雨水窖取水,现在援青干部找到了稳定水源,一拧水龙头就有自来水。”

天津援青指挥部总指挥、黄南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裴治表示:“我们坚持把援青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要统筹推进整体工作,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对口支援的实效。”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陈祎鋆)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