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东丽区隆重举办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相关领导,东丽区委书记贾堤,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辉,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王洪府,副区长李全利,区政协副主席黄佩玲等区领导,以及中船天津、博迈科、特变电工、中核(天津)机械、天津钢铁、天津钢管等30余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本次对接会以“精准对接补链条 协同发展强产业”为主题,以企业需求发布与配套承接为核心,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直接对话、高效匹配的桥梁。会上,中船天津、博迈科、特变电工、中核(天津)机械4家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发布了供应链核心需求。其中,中船天津结合船舶生产制造需求,明确了船舶动力部件、结构件等配套产品的供应标准与合作方向;博迈科海洋工程围绕海洋油气工程、液化天然气工厂等核心业务,亟需符合海工标准的高强度钢材、认证焊接材料供应商,并公布了PG梁预制、管段预制等26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分包需求;特变电工变压器则针对机舱变、储能、数据中心等重点市场,寻求技术联合创新与产业配套合作;中核(天津)机械聚焦“十五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精密零部件、非标紧固件等配套产品多元化开发,设备维护维修专业化服务,定制设备联合研制等四大类需求。
龙头企业的需求发布为配套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合作指引,天津钢铁、天津钢管、天津市金桥焊材、天津新赛瑞机器设备、天津市丽川电力装备5家区内重点配套企业则汇报介绍了自身核心优势与承接能力。天津钢铁作为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详细介绍了中厚板、棒材等核心产品,其年产270万吨的中厚板产品获八国船级社认证,可精准匹配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领域需求;天津钢管凭借年产350万吨无缝钢管的产能优势,重点推介了高端油井管、抗腐蚀高合金管等产品,其支撑“深海一号”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案例赢得现场广泛认可;新赛瑞针对性回应龙头企业需求,详细阐述了在核工业锻件、海洋工程核心部件、船用曲轴等领域的生产能力,明确表示可精准承接中核机械、博迈科、中船船舶等企业的定制化订单;天津市丽川电力装备展示了在核工业专用零部件、精密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实力,提出了与龙头企业深化配套合作的具体思路。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相关领导对东丽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成效及本次对接会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介绍了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体系。他们表示,天津正全力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将通过首台(套)保险补偿、设备更新支持、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精准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推动行业联盟发挥桥梁作用,强化区域产业协同,优化要素保障,助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丽区委书记贾堤发表讲话,对本次对接会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各企业积极参与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贾堤书记指出,此次对接会充分彰显了企业携手并肩、共谋发展的强烈意愿,产业链供应链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东丽区始终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针对下一步工作,他强调,一是要深化区域协同,主动“搭车”滨海新区发展,借助新区产业优势推动两地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二是要坚持差异化发展,立足东丽产业基础,与周边区域形成合理分工,实现产业互补共赢;三是要优化营商环境,把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作为重中之重,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主动靠前解决企业难题;四是要广泛凝聚合力,恳请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家朋友为东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迈上新台阶。
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助推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更凝聚了政企协同发展的共识。下一步,东丽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常态化产业链对接机制,推动合作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为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东丽力量。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