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津西古韵:石家大院赏匠心,杨柳青古镇品非遗传承

探津西古韵:石家大院赏匠心,杨柳青古镇品非遗传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3 15:3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3 15: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秋日津西,古韵悠长。11月漫步天津市西青区石家大院的青砖灰瓦藏着百年建筑智慧,杨柳青古镇的非遗工坊则跳动着鲜活传承脉搏,一场“可看、可触、可体验”的文化之旅,正待游客开启。

踏入石家大院,3552平方米的四合连套建筑群即刻引人驻足。“以甬道为中轴线,18个院落、278个房间分属生活娱乐区与内宅居住区,布局讲究得很!”跟随讲解员脚步,昔日外账房的全景模型清晰展现院落规制。“知足知不足斋”匾额下,刘墉“做人知足、做学问不知足”的家训仍发人深省。最惊艳的当属院内戏楼,顶部108颗铜铆钉铆成篆体‘寿’,一昼夜烧200斤木炭,能供近500平方米取暖。9米高的戏楼里,上圆下方的通天柱、可巡逻护院的走马廊,每一处设计都尽显匠心。

图说:石家大院游客在入口处等待参观。(翟箫雯摄)

沿青远路步入杨柳青古镇,玉成号画庄的木版香气率先迎客。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张宏向我们介绍了木年画的传承和延续。她说“我们一直守着老祖宗的规矩,雕版印刷、手工彩绘这些传统工艺,一道都不能少。但我们不是守着老东西不变,是在传统的根上创新”。坚守匠心,以笔为成。匠人正全神贯注地为年画人物点睛,这一笔一划之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正被赋予生命。此外,游客们还亲身体验了年画套印,在亲手制作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说:匠人正专注于描绘年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闫东洁摄)

随后步行片刻,杨柳青酒文化博物馆的酒香扑面而来。“从选粮、制曲到蒸馏、陈酿,每一步都按老配方来,一点捷径不找!”讲解员指着古老酒曲缸介绍,如今酒厂也会“跟着游客口味调,让老手艺不脱节”。游客接过一小杯原浆,入口醇厚,“这酒里,喝得到老辈人的匠心!”

图说:酒庄内的枣酒文化。(翟箫雯摄)

从年画里青远路入口离去,手中的年画、鼻尖的酒香仍未消散。石家大院的建筑智慧与杨柳青古镇的非遗传承,早已融入烟火日常,正如手艺人所说:“这手艺是传下来的根,得让它一直‘活’下去!”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翟箫雯|蔡慕紫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