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天津市教委主办、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承办的2025年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京津冀地区信息安全领域的年度重要赛事,旨在进一步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升区域内大学生的信息安全实践能力和攻防技巧,为国家网络安全事业储备优质人才力量。
自大赛启动以来,赛事影响力持续攀升,共吸引了来自京津冀三地29所高校的170支队伍踊跃报名,其中北京7所19支队伍,天津14所127支队伍,河北8所24支队伍。经过线上初赛的激烈比拼,69支队伍共264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张玉波校长致欢迎辞。他代表天软向莅临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本届大赛不仅是检验京津冀学子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竞技场,更是激发创新思维、锤炼团队精神的重要舞台。期待依托这一高水平平台,挖掘更多有潜力、有担当的信息安全后备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
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许晶表示,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复杂网络安全挑战,京津冀区域网络安全人才缺口显著,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市教委将继续支持此类赛事举办,推动三地高校深化“学科共建、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提升信息安全教育质量,为京津冀网络安全发展输送优质人才,助力筑牢区域数字安全屏障。
决赛采用DAWD攻防赛与应急响应实战场景赛相结合的多元模式。该模式不是单纯的功能机制展示,而是一种动态对抗:每个队伍的存亡都与其他战队息息相关,场上面临“八方来敌”的局面,既要承受来自各方的猛烈攻击,还要保证己方服务持续可用,从而全面考察了参赛团队的漏洞挖掘、应急处置、协同作战等综合攻防能力。
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角逐,最终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7支队伍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出色的实战表现斩获一等奖,11支队伍获二等奖,14支队伍获得三等奖。获奖队伍的指导教师纷纷表示,赛事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未来将把竞赛中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为培养更多能打硬仗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