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2 16: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2 16: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1日,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成立大会暨国际智能传播研讨会,天外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揭牌,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并与13家产业学院合作单位签署共建协议。

图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成立大会揭牌仪式。(天津外国语大学供图)

活动现场,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常委、副总裁陈国望签署合作协议,与未来电视有限公司等13家产业学院合作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并与未来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世武共同为“天外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揭牌。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济军、国际传媒学院院长马兰州分别为产业学院指导专家和行业导师颁发聘书。

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李本乾表示,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的成立契合当下AI技术重塑行业、语言角色深度跃迁的发展趋势,期待产业学院成为“语言智能”创新策源地、“智能传播”人才孵化器、“产业赋能”实践先行区,为推动我国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合作企业代表未来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世武表示,未来电视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旗下重要新媒体平台,将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与实践优势,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打造“入校即入行,在学即在职”的培养模式,通过共建课程体系、共享实践资源、共组师资团队,为学生搭建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成长桥梁,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智能传播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代表学校对给予产业学院和此次研讨会指导和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表示感谢。她指出,面对当前全球传播生态的深刻变革,即将揭牌的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将打造“语言+技术+传播”的融合培养体系,依托学校多语种优势,与企业合作建设智能实训平台、开发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企业与校内导师指导下参与产业项目,培养智能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在随后进行的国际智能传播研讨会上,李本乾教授以“智能传播前沿趋势”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入解读技术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现场嘉宾带来前沿思考。

据了解,天外国际智能传播产业学院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在已有“一带一路”数智经贸产业学院、智能语言服务产业学院、策马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产业学院、数智传媒动画产业学院基础上成立的第5个产教融合平台,是该校深化新文科建设、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的创新实践。作为天津首个聚焦“多语种+智能传播”领域的产教融合平台,该学院将充分整合校企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工场型”课堂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语言+技术+传播”融合培养体系,通过新媒体海外运营、短视频“出海”等真实实践场景,帮助学生锤炼专业本领、适应智能传播产业需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智能技术素养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天津打造国际传播高地,推动我国国际智能传播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 赵森)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