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在本市宝坻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为京津两市加强企业交流、园区合作、产业对接搭建了高频高效“握手”通道,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动以“京津同城·智驱未来”为主题,由京津两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承办,围绕同城化推动城市发展、数智化驱动未来产业,设置企业分享、成果发布、园区推介、揭牌仪式、项目签约等环节。京津两市领导作开幕致辞,并为“天开高教科创园宝坻园”开园揭牌。两市有关单位、企业代表、产业园区、协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驻津科研院所、部分在津央企机构、两市域外单位等500余人参会。天津市协同办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开幕环节。
活动现场“智”味浓厚,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围绕AI等先进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分享了企业数智化转型实践案例,为探索“数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在全国布局优生态科技中心为案例,分享了如何打造综合“产、训、赛、研和租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型新质生产力空间;机器人“天工行者”作为神秘嘉宾,在活动现场展示了站立、行走、奔跑等动作。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京津冀产业交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集成建设成果,为京津冀企业加强交流对接提供高效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市场化融合。北京工业大学发布了山河湾谷创新区科研成果,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发布了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技术合作需求,促进科创资源和产业要素精准对接。
活动现场举办了揭牌仪式和园区推介。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北京飞机研究所在宝坻区建设的“机械工业产品结构强度检测评定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山河湾谷创新区、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河北涿州高新区合作共建的“京津冀创新成果转化对接工作站”,北京化工大学与武清区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化工大学武清产学研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揭牌成立。京津合作示范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重点园区作了现场推介,展示了京津两市共建园区的资源优势、配套政策和良好生态,释放出两市持续深化京津同城化的强烈信号。
当日下午,参会企业代表赴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调研,同时平行举行了央国企与宝坻区、京津科技成果以及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活动,企业家们积极交流行业热点,碰撞产业发展观点,达成一系列合作意愿。
本届活动期间,京津两市有关企业和单位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配套、园区共建等领域达成一批合作成果,签约合作项目(事项)44个,协议投资额超100亿元。
产业发展领域,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科华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低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深谋飞行器技术等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大数据研发中心、飞行器生产等项目建设,共同推动“智驱”发展。
科技创新领域,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一数科技、天津津北数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圜晖科技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区域研发中心、数字产品护照系统研发等项目建设,深化“京津研发、区域转化”格局。
服务配套领域,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智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宝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与北京金瑞亿通汽车技术研究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智锂物联换电站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汽车智能系统检测等项目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业检测检验服务环节。
园区共建领域,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与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宝坻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海丰宝物流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中关村天津医疗产业创新基地、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载体空间。
据悉,本次活动是第4届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下一步,京津两市将持续巩固历次活动成效,发挥各项发布成果作用,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品牌,为两市产业交流合作搭建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服务平台,促成更多标志性市场化合作项目落地,不断唱好唱响新时代京津“双城记”。
(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