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滨海新区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滨海新区抢抓国家新一轮政策赋能的契机,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交出亮眼答卷。
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介绍,“十四五”时期,是滨海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五年,也是砥砺前行、善作善成的五年。五年来,滨海新区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中国石化、国家管网等重大项目278个、总投资2734亿元,引进北京在津新建机构1484家。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融入“六链五群”共建共育,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津潍高铁、京滨城际等一批重大工程有序实施,实现京津冀“区域通办”1108项,全方位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不断深化。
五年来,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彰显。滨海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43亿元,全市占比43.5%,较“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为0.4:45.4:54.2,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较“十三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万元,较“十三五”末提高1.3万元,年均增长5.3%。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4%和5.8%,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更加坚实,“进”的动能持续积蓄,经济大区的支撑引领作用愈发凸显。
五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提速。滨海新区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一体推进优势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5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5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建成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前瞻布局生物制造、自主信创等八大未来产业,累计构建70个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0个骨干企业和发展平台,打造9个未来产业集聚区,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8+8+8”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内生动力持续释放。滨海新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生产力。“证照分离”“一企一证”等重大改革领跑全国,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高效办事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特别是自贸区引领开放新优势不断增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三,49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区经济外向度达到76%,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161个。建成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海河实验室、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38家,较“十三五”末增长60%,改革开放创新成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特质。
五年来,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滨海新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压茬推进“十大有效投资工程”,改造老旧小区295个,实施城市更新重点项目5个,城市业态、功能、品质焕然一新。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累计新增就业39.4万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4所,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3.8岁,养老服务总床位超1.2万张,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效,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高品质生活新体验。
接下来,滨海新区将继续统筹推进“十四五”收官攻坚和“十五五”谋篇布局,准确把握新区在全国和全市战略版图中的标点定位,做到高站位思考、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实施,努力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宋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