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鲁班工坊是天津职业教育原创首创的国际化品牌项目,为合作国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家一起数数,地图上有多少个鲁班工坊坐落在上合组织国家?”7月9日上午,在一张巨大的世界鲁班工坊建设版图前,外语学校大中小学生们正在聆听一堂沉浸式、互动式的“大思政课”。
2025年是上合组织的“中国年”,时值天津上合组织峰会即将召开之际,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随鲁班出海 迎上合津彩”——“行走的最强思想”实践教学活动,天津外国语大学及附属外国语学校、附属河北外国语中学、附属高新区海洋外国语学校的60余名师生参加。
在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内,外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琼等5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讲授。通过体验鲁班锁闯关环节、参观全球鲁班工坊建设成果展区、观摩工坊学员制作的3D打印作品,以及聆听上合组织国家工坊毕业学员的成长故事,大中小学生在技术赋能和文明互鉴中,深入认识鲁班工坊作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共同发展“技术驿站”的重要作用,深刻感知“鱼渔同授、和合共生”的中国智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津彩篇章。
活动现场,外大校团委干部、兼职思政课教师郭凯頔,作为天津上合组织峰会志愿者带队教师,连同学生志愿者一起分享了前期参与外语志愿服务相关工作的收获感受以及对峰会的认识体会,并结合上合组织国家鲁班工坊建设情况,纷纷表达了上合组织和鲁班工坊的持续发展,为多国青年提供了更多成长成才的新机遇。
外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海呐表示,“鲁班工坊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和友谊之桥。峰会即将召开,天津鲁班工坊有近半数就建立在上合组织国家,我们联盟就以此为着力点,引导外语学校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所体现的胸怀世界、心系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情怀和大国风范,努力成长为精通语言、通晓规则、胸怀天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通过学习发现,天津在24个国家建设了26个鲁班工坊,其中有10个就分布在俄罗斯、埃及等8个上合组织国家。作为天津学外语的学生,我更有动力、更有责任感去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好家乡建设。”参与活动的外大附属河北外国语中学学生陈天一兴奋地说。
下一步,外大一体化建设联盟将围绕上合峰会持续开展“行走的最强思想”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实践教学,让更多大中小学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大势和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领悟把握,坚定必胜信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