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集善益块走” 公益活动暨全国首届智力残疾人展能节在天津市宁河区举行。活动通过多元场景,全方位展现智力残疾人职业潜能与才艺禀赋,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帮扶残疾人的文明风尚。
5月15日上午,芦台大集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一条“特殊市集”在大集核心区悄然“绽放”。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 “心青年”专注地展示售卖手工制品,娴熟的技能吸引市民驻足。一旁的舞台上,他们自信演绎舞蹈、乐器演奏、诗朗诵等节目,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阵阵喝彩。
据了解,“心青年”是指心智障碍青年,通常指那些在智力、情感、行为或社交等方面存在困难的青年,他们可能面临学习障碍、沟通难题、情绪管理问题以及社会适应困难等多重挑战。
活动现场,“心声计划”项目正式揭牌。该项目作为2025 年宁河区关心关爱残疾人重点工程,以大龄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系列互动活动增进残健融合,满足特殊群体社交、就业等多元需求。现场还表彰了宁河区扶残助残爱心单位,致敬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
“孩子们参加这类活动,给他们成长提供了空间,让他们在展示技能、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内蒙古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心青年”家长宋晓敏的孩子也在他人的带动下不断成长,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勇敢面向大家,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通过两天的活动,一方面展现‘心青年’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进取的风采。另一方面也是让更多人了解他们,通过社会关注和大家的支持,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晓成表示,宁河区扶残助残氛围浓厚,各界爱心人士热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我们计划与宁河区展开更深层次合作,为‘心青年’提供更多展示空间,帮助他们进一步成长提高、融入社会。”
活动现场,全国各地智力残疾群体工作人员、协会成员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者,聚焦“心青年”的技能培训与就业发展,分享各自在工作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和宝贵经验,为智力残疾人朋友的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探索出更多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体现出全国各地智协帮助特殊群体康复、融入社会的坚定决心。
活动期间,“京津冀特殊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研学基地”在希宝之梦孤独症康复中心正式揭牌。该基地的成立,将为京津冀三地特殊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新的平台,促进特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共享,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我们将探索打造心智障碍者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体系,以更规范、更专业的服务质量,帮助有需求的星宝家庭尽快融入社会走出阴霾。”希宝之梦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洁表示,未来将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培训、研学、职业训练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集结地,并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心智障碍群体。
近年来,宁河区始终把残疾人事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托底保障持续发力,连续两年将助残项目纳入20项民心工程,累计建成孤独症康复机构2家、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2处,依托“惠民惠农一卡通”精准发放七大类补贴,年均惠及资金超千万元。2024年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应届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宁筑爱心 残健同行”品牌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各类残疾人文化周、艺术展演、体育赛事等群众性活动蓬勃开展。(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