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24年国际前沿小学期课程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顺利结课

南开大学2024年国际前沿小学期课程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顺利结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15 17:1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15 17: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2日,南开大学2024年国际前沿小学期课程《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微纪录片大师工作坊》结课放映分享会在八里台校区省身楼拉开帷幕。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原教务处处长李川勇、教务部副部长程志晖、文学院副院长冯大建出席分享会并致辞,课程校外导师日本导演大塚龙治、中国导演黄骥、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薇,校内导师文学院教授张静、文学院教师陈晓耘、闫晓铮及选课同学等近百人参加。分享会由陈晓耘主持。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微纪录片大师工作坊》于7月8日在范孙楼518开课。课程聘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大塚龙治、黄骥开设工作坊,以“征行有诗”为主题,与南开师生一道走进外籍教师、留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古诗词中承载的智慧呈现人类共同的情感。

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40位选课学生及研究生志愿者分为六个小组,每组以一位在津外籍教师或外国留学生为拍摄对象,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制片、导演、编剧(采编)、剪辑、摄影、录音、音乐、海报设计、传播等不同工作,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完成了“征行有诗”系列6部微纪录片的拍摄制作。

南开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程志晖表示衷心感谢大塚导演和黄骥导演的指导,以及各位文学院老师的辛勤付出。他认为课程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深刻的实践性,希望在将来能够开设更多此类有意义的课程。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冯大建表达了对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感谢,他希望通过此次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课程,同学们不仅能学会制作纪录片的技能,还需要通过艺术活动获得审视生命的能力,把平凡的生命放入更多的维度和意义中。

导师致辞中,大塚龙治导演讲述了前四天制作纪录片的过程,感谢南开大学提供的课程环境和被拍摄对象的支持。黄骥导演认为现在是全民影像的时代,每位同学都有制作纪录片、电影的设备,表达对同学们羡慕之情的同时她也指出,近十年来,我们已经从全民文学思维跨入影像思维,然而我们在影像的时代仍然需要文学思维,使得直观的影像产生意义。

徐薇导师表示,在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她了解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认知已经不限于学生的身份,而是纪录片主创,需要自己思考并创作。课程的学习与以往板块化学习不同,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自己的角色,从前采到摄影再到剪辑,是既痛苦又享受的过程。

课程负责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表示自己在这门课程中和同学们一样,是一个成长者,在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方面都得到了成长,这也是她执教以来投入最大、自我反省最深刻的课程,她的教育方式从急切帮助同学到渐渐学会退出,认识到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激活身边的学生。

来自2023级药学专业的夏董坤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说自己选课时秉持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主创团队的心态。在四天的课程中,他为同学和导演不退缩的行动和精神而动容。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对纪录片的认识:纪录片无需华丽的辞藻,真实的记录就可以精彩纷呈。

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教授在讲话中指出《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传统和现代的关联、中国式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美。

六小组依次放映自己的纪录片作品。每个小组成员在映后介绍自己的职务,并分享课程期间的经历和体会,并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

《东西》介绍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韩懋楠的故事。韩懋楠同学来到现场一同观影并参与分享,表示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既紧张又期待。

《津委之间》讲述了来自委内瑞拉的外籍教师吴瑞龙的生活,他目前在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担任西班牙语系教师。吴瑞龙老师表示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想起拍摄时的场景,受到感动,认为纪录片已经十分完美。小组成员分享在拍摄过程中处于“特种兵”拍摄状态,在剪辑时出现音画分离的问题,最终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得以克服。

《萨沙的窗》以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萨沙为主人公。纪录片的风格以黑白加几何为主,与萨沙本人极简的生活方式相符合。小组成员来自各个专业,都表示非常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

《笔画》记录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阮氏云琼的生活。小组成员普遍认为阮氏云琼学姐身上没有外国友人的标签,非常的自然随和且热爱生活。小组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次感到真正走入留学生生活,打破了平时存在的隔阂。

《凌骁》介绍来自埃及的留学生凌骁。凌骁同学来到现场,观看纪录片之后,表示自己的确爱开玩笑,感谢同学们在片中展现了自己的这一面。小组成员分享课程期间面临的困难,很高兴凌骁可以喜欢这部影片。凌骁还表示非常感谢南开大学组织这次活动,对沟通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起到很大的作用。

《羽翼》记录了来自德国的留学生周静雅与她的鹦鹉的故事。小组成员分享对静雅的认识,她是一个淡淡的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影片聚焦周静雅和她养的鹦鹉,铺开养鸟日常的画卷。

分享过程中,还放映了课程剪辑指导、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邱雨和杨展拍摄制作的片花,二人分享了这几天与同学们一同制作纪录片的奇妙旅程。

据了解,近年来南开大学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等系列措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出台“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0”,着力打造“三维融通、五育并举”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南开大学实施卓越南开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利用暑假开设国际前沿小学期是其重要举措之一。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微纪录片大师工作坊》作为今年文学院开设的唯一一门国际前沿小学期课程,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导向,聚焦外籍师生的中国情结,选课同学自主拍摄的“征行有诗”系列微纪录片将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文学院、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在各大线上平台发布。(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杨成)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