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由天津市宝坻区委、区政府和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主办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论坛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天津举行,计划总投资249.68亿元的43个大项目、好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及现代服务业“4+1”主导产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焕新升级“宝坻速度”,激发新朋老友、高端资源“双向奔赴”。
天津市宝坻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打造“未来之城、创新之城、品质之城”。
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宝坻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施工图承诺许可等改革举措,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企一案”,在全市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特别是成立京津冀政务服务专班,开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专区”,实行“跨省通办+异地代办+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四维服务模式,并在科技城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一次办成”,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实施“新时代人才奠基计划”,出台“中关村十条人才政策”等,区委人才办进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点对点服务,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快建设,“年轻人·中关村”的形象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青年才俊流入持续看“涨”。
正是这些暖心、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用行动投下“信任票”。中冶迈克液压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联合验收只用了5个工作日,提前近2个月投产运营。德国波森商用车项目去年新增投资1.7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与中冶迈克和波森一样,越来越多新朋老友持续“加码”双向奔赴,彰显出对宝坻区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如果评选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具潜力区域”,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是北京中关村带品牌、带资金、带理念、带团队、带项目,在京外首个重资产投资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间,作为“京唐秦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宝坻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大格局,把建设好、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高昂“龙头”,持续发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批重点项目、社会资本、科创资源等加速汇聚。一期4.19平方公里,到目前引进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等市场主体1526个,承接的北京方向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5%,总投资约176亿元,探索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宝坻模式”。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2+4+46”承接平台、《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和滨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容区、天津市服务扩大开放示范区,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被写入京津两市政府工作报告、京津冀三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作为唱好京津“双城记”的首位平台,战略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宝坻区人民政府与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深化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合作共建协议,北京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建制迁入宝坻,跨入发展的黄金期、蝶变期、上升期,一个活力四射的创新高地快速崛起。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推动潮白河两岸“风生水起”。
良好的生态是抢占先机的一项重要竞争力。宝坻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事来抓,坚决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擦亮生态文明建设底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宝坻区境内河流密集,林木茂盛,湿地遍布,飞鸟翔集,是天然的生态之区。连接京津冀、纵贯全区的潮白河,绵延百里,水阔千米,获评全国首个整流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毛劲松表示,2024年,宝坻区要全面突出运用好龙头带动、规划牵动、创新驱动、项目拉动、资源撬动、统筹推动的“六动”工作法,深度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枢纽之区、科创之区、生态之区、幸福之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宝坻篇章。(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