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巨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铿锵前行,但雷锋和雷锋精神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历经岁月的洗礼释放出穿越时空的精神魅力,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此改变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散发着亘久弥新的精神感召力。
雷锋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不仅要有物质的富裕,还要有灵魂的高贵,不只有物质的丰沛,还需要精神的富有和理想的坚守。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应对变局、突破困局、化解危局的政治智慧。我党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60年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劲动力,是激励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进号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永不褪色的旗帜。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座丰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集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完美彰显,雷锋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在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忠诚、大爱胸怀、舍身忘我、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时代写照。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表达
雷锋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在契合的逻辑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航标,也是全社会在核心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超人”一样的雷锋,总是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幸福,把无私奉献当作毕生追求,把积小善成大爱作为道德自律,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由此,雷锋精神即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表达。
雷锋精神,是道德楷模的精神坐标
“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是周恩来同志对雷锋精神全面系统的概括。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数十年来,在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倡导下,学雷锋在全国蔚然成风。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今天,李素丽、郭明义、孙茂芳、庄仕华、张桂梅、张黎明等千千万万个“当代雷锋”和“最美奋斗者”们,用点滴力量积善向上,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爱和生命力量,撑起了中国精神的脊梁,成为鼓舞时代进步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
雷锋精神,是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的道德源头
2001年,是国际志愿者启动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将志愿精神概括为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在我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已成为志愿精神的核心表达。
1989年3月18日,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诞生在天津和平区新兴街道,多年来,街道的志愿服务实践广为世人称赞。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尽管在时代背景、文化表达、服务载体上不尽相同,但价值向度吻合一致,其内核和灵魂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雷锋精神不仅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价值理念基础,也昭示了一条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
弘扬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最鲜明的特征。今天,千万个“雷锋班组”“雷锋车队”“雷锋之家”“雷锋驿站”“雷锋公园”等,以雷锋精神为灯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导航。
雷锋精神,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旨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引导人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这些基本要求表明,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旨引领和常态化制度化安排。
雷锋精神,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价值遵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组织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今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旋律和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而“学雷锋志愿服务”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价值底色。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其重要抓手就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向善向上,通过精准化、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帮困助困解困,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
雷锋精神,是主流文化艺术的经典传唱
六十年来,雷锋和雷锋精神始终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活在各类文艺作品中,活在各种音律和光影中。就像雷锋的生命,青春不老,魅力长存。从“雷锋第一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到《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响了建党100周年的经典红歌;从《接过雷锋的枪》到《像雷锋那样去战斗》,唱出了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从《有个名字叫雷锋》到《雷锋踏着春光来》,歌赞雷锋永恒的道德丰碑。
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抒情长诗《雷锋之歌》,告诉你雷锋的名字为什么会穿越千山万水,因为雷锋精神是永不退化的红色种子,因为雷锋正在成为一代新人的光辉姓名。从电影《雷锋》到《离开雷锋的日子》,告诉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时也在叩问每一位观众: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走?
雷锋精神,是中国志愿精神的文化传播
当“雷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雷锋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雷锋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高度契合,属于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奉献”是志愿者以无偿奉献的独特方式,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文明进步;“友爱”是志愿者跨越人类文化差异,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传递人间温暖;“互助”是志愿者互相帮助、自助助人,促进人际和谐;“进步”是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服务他人,提升自我,推动个体与社会共同进步。
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也是在向世界讲好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国际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近年来,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军人形象的国际展示多有报道,世界在对中国军人“战火金刚”与“人性光辉”的认知中增进了文化认同。2004年4月,雷锋班的两任班长,曾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他们既做和平使者,也兼做传播雷锋精神的文化使者,他们把雷锋的故事反复讲给当地大学生听,一位大学生从开始讲“I LIKE LEIFENG ”到最后说“I LOVE LEIFENG ”,当他们离开西非时,当地行政长官赠送给他们一块十分珍贵且精致的红木牌匾---“中国雷锋永恒”。
今天,我们纪念雷锋、礼赞雷锋、学习雷锋。因为雷锋和雷锋精神,始终驻藏在人们心底那个最温暖的空间,让那个豪迈的充满理想的灵魂从不消失。雷锋不朽,精神永恒。
(作者:田晓,原天津市文明办副主任。稿件原载于新华社客户端、天津静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