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鹰”乘风“天外”,友谊之翼正高飞 ——记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

“小鹰”乘风“天外”,友谊之翼正高飞 ——记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19 1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一场特殊的线上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高二俄语班正在举办的“中国故事会”,同学们常在类似的活动中练习自己的俄语表达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有了一群新的听众——来自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的学员们。活动中,日照岚山一中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盘古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用俄语进行了声情并茂地朗诵;“小鹰”全俄儿童中心的学员们热烈回应,积极互动,分享了自己喜爱的汉语故事“盲人摸象”“金拇指”等。双方师生在活跃的交流中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样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相会,负责“牵线搭桥”的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的师生们,这次活动也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天外”)受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委托,与国外合作交流院校——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共同承接的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合作业务的又一成果。该项目不仅为中俄两国青少年创造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也在书写着中俄友谊历史的一隅。

持戈试马,披荆斩棘

时间回溯到2021年5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与“小鹰”全俄儿童中心正式合作设立首家面向全俄青少年的“中俄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小鹰”全俄儿童中心由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共同创立,是俄罗斯四大儿童中心之一、全俄第二大国家级儿童和青少年教育培养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国际夏令营协会和全俄儿童夏令营协会成员。

2021年11月,作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一项重要举措,语合中心与“小鹰”全俄儿童中心成立“中俄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中心”被纳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的共同见证下,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创建“中俄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中心”的协议,交流中心将以中文为桥梁,为两国青年在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用汉语教学架起中俄青少年交流的桥梁,有了“设计图”,更需“建设者”,天津外国语大学成为了打造这座友谊之桥的“最佳人选”。“我校有着一流的师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可以说,承办本项目,天外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参与该项目且目前正外派俄罗斯工作的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宁怀颖介绍道。当语合中心了解到“小鹰”全俄儿童中心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俄罗斯合作交流院校——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已建立初步联系,且伏师大协助“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做好中俄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本土运行的保障工作时,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委托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俄方对接,协同俄方院校做好有关支撑工作。

“新”,在宁怀颖看来是本次合作最大的特点。“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我们是中国唯一一个跟全俄罗斯最大的儿童营地‘小鹰’建立合作的高校,这是史无前例,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不同于以往同大中小学合作,“小鹰”中心的学员中文基础相对薄弱,还属于初学阶段。天外团队为了配合俄方的需求,提高“小鹰”学员们对当代中国发展以及中国传统习俗的认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始了紧张的教材研发工作。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夜以继日的。”宁怀颖回忆起率领团队研发教材的那段日子,根据“小鹰”中心学员的特点,教材不仅要通俗易懂,也要趣味生动,为此,研发团队一方面依托以往的面向国外中小学生汉语教学经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构建出一套内容丰富多彩、适用于中文初学者的短期教学大纲;同时,也在不断同俄方沟通中针对其需求,精心打造出了2套书面教辅材料以及12门视频精品课程。四个月的时间里,教材研发团队的老师们不仅需要克服疫情防控等因素带来的挑战,还要肩负着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俄两地时差将近5个小时,所以往往晚上十点甚至十二点还在和他们对接工作。”宁怀颖说道,那时候的她正因病接受治疗,医生叮嘱她平日少熬夜、多休息,但她却舍不得离开这个项目。“语合中心把这个项目交给我们,不仅是对天外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俄罗斯青少年有机会了解中国。”2022年的春天,教材研发团队的任劳任怨与无私奉献终于结出硕果,同“小鹰”合作的该项目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渐入佳境,扶摇直上

截止2022年底,项目双方合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期间,共举办汉语体验课、中国文化体验课、中国文化专题讲座、线上活动等390场次,吸引了4600余名“小鹰”中心学员参加。课程和文化活动采用“线下+线上”形式,内容涵盖汉语教学、文化体验、当代中国国情、传统文化习俗等共计29项专题,多次开展“云端连线”,让中俄两国青少年能够“面对面”交流分享,在沟通中不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深化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也受到了中俄两国师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项目的推进,一系列线上互动既加深了俄罗斯学生对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为中方俄语专业学生提供了难得的语言实践机会。在“小鹰”项目助理、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倩看来,这是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中俄青少年们的热情让我难忘,他们有着同龄人的共同语言、热情和活力,都特别珍惜与母语者的口语练习机会。他们的奇思妙想和童言无忌为整个活动带来许多快乐。”尽管自己曾参与过“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但李倩坦言,与“小鹰”中心的合作项目对她来说仍然是全新且具有挑战性的。为了肩负起学生志愿团队负责人的使命,李倩不仅在每一次活动开始前认真准备双语主持稿,同俄方老师敲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还会针对活动可能涉及到的中国的各方面知识做大量阅读和了解。“在参加这个项目前,‘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我来说是耳边常听到的一句话,但也仅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通过参加这一项目,我才明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自己先了解中国故事,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通过自身外语能力去润物细无声地让外国友人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令李倩印象最深的是她组织策划的“中国故事会”线上活动。“我们起初设想的是介绍中国的成语故事,但是在撰写活动策划的时候发现,如果将两国传统神话童话故事作为活动的切入点,会更符合青少年的兴趣和口味。”在项目的教学和活动中,团队不断总结经验,使用更贴合“小鹰”中心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程和活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天外学子切身融入其中,探索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云程发轫,未来可期

天外同“小鹰”中心的合作不断深入,俄方高度评价天外团队的课程质量、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精神,合作双方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项目前期,主要是由俄方向我们团队提出策划和选题,我们结合他们的需求做好课程的安排和准备。”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付美艳说道,随着中方团队的成绩不断得到俄方认可,俄方也开始主动邀请天外团队参与到活动选题的制定和策划工作中。在付美艳看来,这是中俄合作双方加深互信的体现,是以宁怀颖老师、李倩同学为代表的天外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们共同奋斗的结果。

针对项目近期的计划,天外团队已经策划了“庆元旦,迎新年”活动,即将举办“小鹰”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中俄”我的家乡短视频大赛和“我眼中的中国”绘画大赛。付美艳表示,项目的第二阶段现已进入尾声,未来,双方会继续借助该平台,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展望未来,天外团队期待未来的合作中有更多线下交流的机会,届时将更加丰富完善教学体系,扩展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希望能继续开拓合作版图,可以和更多同“小鹰”类似的俄罗斯青少年学习机构加强交流合作。“这个项目不仅推动着中俄两国民间外交向高水平、多层次方向发展,更是天外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新探索。”付美艳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出了新要求,天外师生将肩负起外语人的时代使命和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天外智慧和力量。

回顾一年多来的合作,当“小鹰”与“天外”相逢,中俄两国青少年的友谊便如同插上了新的翅膀。在一次次线上线下活动中,在两国青少年的欢声笑语中,这双羽翼渐渐丰满,在文明互鉴互信中积蓄力量,为中俄两国友谊在未来繁荣发展赋能增效。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小鹰”项目在两国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友谊的种子,待其在以后的时光中生根、发芽,促使更多青少年学子参与到中俄友好事业的建设当中,让中俄友谊薪火相传,让和平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互鉴的光芒熠熠生辉。

今年是中俄建交73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1周年,纵然时代浪潮跌宕起伏,但是中俄关系依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正是无数像“小鹰”项目中的天外团队这样能力精湛、热爱和平、开放包容的人们以友谊为向,凭语言的力量,在两国人民的心中架起一座又一座沟通的桥梁,中俄关系方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