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天津:“群星”闪耀 美育课堂、艺术舞台就在百姓身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除了满足本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天津还积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文化润疆等战略部署,开展跨地区群众文化交流合作。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天津:“群星”闪耀 美育课堂、艺术舞台就在百姓身边

来源: 网易
2022-09-05 1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供需精准对接等措施,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身活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以实现百姓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为己任,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群众文化生活。

近日,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曲艺类决赛在天津举行。本届群星奖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将充分展示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和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群众共同欢庆这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精品迭出 天津精神绽放群星奖舞台

近年来,天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精品创作活动,涌现出一批富有文化底蕴、体现时代内涵,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有多个作品入围本届群星奖决赛。

  ▲ 舞蹈《曙光》

由天津市南开区文化馆和天津市春樾艺术培训学校共同创编的舞蹈《曙光》以少儿舞蹈为表现形式,小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0岁。作品展现了一群小报童经历了旧社会的艰辛与痛苦,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红色曙光的追随却始终坚定。当《曙光》走进校园,学生们观看后纷纷表示:“从舞蹈作品里看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入侵,和我们年龄一样大的小报童遭遇了轰炸,更加感到我们今天坐在教室里读书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作品经历了数十场的基层演出,在贴近群众的基础上不断修改打磨,最终成为唯一代表天津入围本届群星奖舞蹈类决赛的节目。

  ▲ 群口相声《脱贫路上》

作为曲艺之乡,相声在天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爱听相声、会说相声、更懂相声,体现了天津人幽默热情、知足常乐的性格特征。由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曲艺干部马六甲等创作的群口相声《脱贫路上》取材于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建起香菇产业园的扶贫故事,颂扬了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扶贫干部吃苦在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相声特有的诙谐幽默方式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讲述了扶贫干部耐心劝说、积极引导村民老大爷转变旧观念,支持年轻人留在家乡一起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作品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又突出了质朴的生活气息,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共鸣。

  ▲ 小品《疫“懂”的心》

小品《疫“懂”的心》创作于2020年下半年,在2年多的时间里,线上线下演出近130场,观众达到1.2万人次。每次演出后,观众都能为作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主创人员表示,从初稿至今,作品经历了多次修改,人物从最初的6个减少到4个,故事节奏更加紧凑,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主题思想更加清晰。在创作中融入天津方言,以蒙太奇的手法将人物的形象展示给观众。作品反映了在疫情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因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差异产生的矛盾,再到彼此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故事。

  ▲ 响板合唱团

红桥区文化馆响板合唱团是天津群众文艺战线上的文化名片,成立20余年来,深耕群众文艺舞台。为做好本届群星奖参赛工作,红桥区文化馆响板合唱团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反复打磨合唱声部,不断丰富呈现形式,最终凭借《十送红军》《站在草原望北京》两首作品跻身全国决赛。作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领军团队,2019年以来至今,响板合唱团参与市、区级大型活动、演出、比赛,以及下基层深入机关、校园、养老院、军营等各领域巡演100余场,观众近万人,推动了基层和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 广场舞《说津道卫》

“九河下梢天津卫”,天津人开朗、豁达、风趣、幽默,映衬出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由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群星舞蹈团和群星教师舞蹈团的演员们共同表演的广场舞作品《说津道卫》,通过模拟天津相声的形象动态,旨在为观众说一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天津人的美满幸福快乐生活,道一道幽默豁达天津人骨子里永远跟党走、风风火火加油干一场的雄心斗志。

  ▲ 民族室内乐《津津乐道》

9位演员、10余种乐器,以民乐激起天津城独特的历史记忆,用青春之声奏响津城百年故事,民族室内乐《津津乐道》由此而生。作品饱含天津地域特色的曲艺音乐元素,采用诙谐幽默的创作手法,描写了天津人独特的日常生活。整首乐曲在“乐”字上做文章,三弦、快板的运用让整首作品曲艺风格更加浓郁,也更能代表天津“曲艺之乡”的文化底蕴。整个作品不仅表达了天津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民乐文化真诚的礼赞。

  ▲ “心中的歌儿献给党”天津市第六届市民文化艺术节 傅德伟 摄

品牌活动亮点纷呈

打通群众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以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及各区文化场馆、文化广场、基层文化站为阵地,天津着力打造面向全市百姓群众的综合性、贯穿全年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市民文化艺术节”。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开展6届,2019年至今,市民文化艺术节品牌已连续4年被列入天津市政府二十项民心工程。

  ▲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

作为全面展示天津群众文化建设成果的平台,市民文化艺术节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等主题主线,陆续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示范性群文活动。如组织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奋进新时代 永远跟党走”天津市优秀广场舞展演等活动,深刻体现出“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群众主体性,抒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子项目活动,有天津市少儿舞蹈大赛、天津市主持人大赛、天津市中老年模特秀、天津市优秀广场舞展演等,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展现本市各年龄段人群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此外,天津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深学笃用”文艺宣传小分队进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为依托,结合“菜单式”“订单式”需求,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以带动和培养基层文化能人为抓手,积极培养一批群众身边的文化工作队伍,打通群众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志愿总队率领近200支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分队每年完成近千场惠民演出,受益群众约8万人次。

除了满足本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天津还积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文化润疆等战略部署,开展跨地区群众文化交流合作。在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方面,组织“传承国乐 盛世小康”京津冀民族器乐邀请赛,开展“飞扬的旋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钢琴大赛、环渤海风采——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展,带领优秀选手赴北京参加歌唱北京第七届“我爱唱歌”——2020年京津冀百姓歌手大赛、第十二届北京快板邀请赛暨2020年京津冀快板邀请赛,赴河北省参加第六届京津冀(廊坊)京东大鼓书会暨2020年京东大鼓交流研讨会等多项由三地共同主办的活动,活动规模屡创新高,参赛作品水平逐年上升,不断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 春雨工程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大舞台”演出

自2010年“春雨工程”天津市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开展以来,天津市文化志愿者队伍遍及西藏昌都、新疆和田、甘肃甘南、青海黄南等地,组织“大舞台”演出77场,举办“大讲堂”培训10次,组织“大展台”书画笔会交流35场;捐赠各种乐器、生活物资及文教用品200余万元,惠及帮扶地区百姓群众10万余人次,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边疆地区的人民群众之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共享文化高质量发展成果。

  ▲ “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广场舞成果汇报展演

助力全民艺术普及 培养群文人才骨干

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天津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以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为阵地,打造群众身边的终身美育学校。自2020年起,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和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开设“群艺小课堂”,3年间相继推出《钢琴入门》《走进“拜厄”》《零基础乐理》《古筝乐曲示范与讲解》《学唱红歌〈我和我的祖国〉》《浅析京剧的四功五法》《老袁侃戏》等涉及钢琴、乐理、古筝、演唱、朗诵、书法、舞蹈、京剧、戏剧教学、赏析等线上慕课400余节,累计约3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教学视频。同时建立微信群答疑解惑,为学员开展针对性辅导,不断提高群众艺术审美,推动文化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近3年来不断拓展艺术普及项目、创新艺术普及手段、提升艺术普及质量,多门课程获得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全民艺术普及V课”认证。2022年,为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对艺术普及的需求,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活动场所功能,为成人及少儿开设了不同基础的钢琴、舞蹈、声乐、小主持人、模特、瑜伽等16个艺术培训班,由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专业干部及外聘专业教师授课。培训班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各年龄段的群众踊跃报名,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学员们兴趣盎然。教师用饱满的情绪、高水平的艺术技巧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耐心辅导每一位学员的学习,课程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有效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和艺术技能普及,全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天津积极转变思路,挖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潜力,利用阵地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群众文化的特点”,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天津频道,联合全国18省市数字文化馆直播联盟,以及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资源实现各项群文活动全景呈现。以“我们的节日”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为依托,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举办“虎福迎春向未来”元宵节专场演出、“我们的节日——踏青季网络惠民演出”诗琴话意古琴音乐会、“红色的追忆”清明诗歌朗诵音乐会等活动,并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天津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直播、录播。每年通过组织百余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线上线下观众近2000万人次。

在群文人才培养方面,由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牵头,持续实施引领提升工程、加快推动基层指导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组织开展“致敬光辉岁月,礼赞美好生活”天津市群众文学作品创作活动、“一粒种子”文学沙龙等活动,以及面向基层文化业务骨干的专项培训,广泛提升全市群众文化专业干部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在群众文化艺术的培训、辅导、策划、组织、研究等方面,积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在加强服务、树立特色上做了大量工作,对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2年8月31日《中国文化报》

第5-32版刊发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其中第26版刊发

《天津:“群星”闪耀 美育课堂、艺术舞台就在百姓身边》

  责编:陈晓悦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