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王妃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很多安全危机影响超越行政区域和国界,各国加强合作,联手克服危机的趋势越发明显。如新冠疫情期间,在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专题听证会上,一些专家提出美中联合抗击疫情十分必要;2021年4月,金砖国家灾害管理工作组会通过视频形式开展灾害预警、救援经验的分享;2021年11月,来自白俄罗斯、文莱、柬埔寨等15各个国家的应急管理部负责人同中国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北京宣言》。一系列事件表明,各国有联合面对安全危机的意识,愿意为谋求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繁荣而合作,且中国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现阶段,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受到世界卫生组织、《柳叶刀》杂志和诸多外国媒体的认可和夸赞,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优秀治理榜样。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分别通过资源配置、队伍保障、行业标准、工程创新、增进合作等方面对国际应急领域工作开展进行规划,这一规划充分彰显大国担当,更为我国在全球应急领域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前布局,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外国语+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提高跨国(境)救援能力和水平
国际救援是各国综合实力展现的重要平台,是参与全球治理,展现大国担当的关键舞台。我国拥有两支通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注册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并且也是亚洲首个,全球第五个拥有相关队伍的国家。多年国际救援领域的成绩,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国际救援也迎来新的挑战,国际救援任务越发复杂,各国合作趋于常态化,在国际救援任务执行时,不仅需要具有综合性的应急能力,也需要具有和合作国的交流能力,才能确保“畅通”的应对新形式下的国际救援任务。因此,急需强化“外国语+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不同种类外国语语言和应急救援所需各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广度和力度,为我国国际救援队提供具有国际交流语言优势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复合型国际救援人才。我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应急国际合作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提升全球国际救援能力,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了经验参考,但毕竟国际救援涉及更多国家语言沟通、多个领域救援,无论是对沟通语言的“无障碍”要求,还是不同领域救援的“专业度”要求,这种N+N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都是对教育培养模式的挑战,这就需要积极发挥语言类院校优势,发挥应急管理智库作用,探索新的“外国语+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我国在国际救援开展中人才共给充足,救援任务执行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外国语+工程标准”的创新驱动,推动我国应急管理标准走出去
标准是发达国家推进工业4.0和制造业回流、扩大国际贸易控制力乃至攻占全球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必争之地。美国、日本、德国等纷纷把标准竞争作为制造竞争、产业竞争、贸易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战略支点。标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让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接受和采用中国标准, 是一个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具体抓手。应急管理一直都受到全球各国高度关注,近年来也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领域,但受到应急领域的学科复杂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影响,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虽然起步较早但是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全面的国际标准。我国以往多以适应国际市场标准要求为主,较少推广自身技术标准,作为被动的使用者、接收者时候多,作为主动参与者、主导者时候少,而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全球显著成绩的优势时机,积极发挥大国担当,将中国应急领域工程标准走出去,形成国际标准,形成全球应急管理领域的“中国标准”,对有效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标准的国际化需要考虑到国际不同国家的语言交流、行业认可,因此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路上,除了要考虑工程标准的专业化、国际创新的引领水平外、还要考虑到应用国家的语言接收和认知认可。而这应充分发挥我国语言院校优势,积极促进外国语类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横向纵向项目,形成短期见效的合作模式,并在现有“外国语+文理科”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强化“外国语+工程”的人才培养,形成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走出去的人才供给模式。通过长、短期模式结合形成“外国语+工程标准”的创新驱动供给,进一步推动我国应急标准走出去。
“外国语+中国经验”的宣传科普,增进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同
在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尤其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时期,通过“中国经验”在全球的作分享、供借鉴、尽援助、负责任等,成为展现大国形象和使命的体现,更是为世界展现中国精神价值和内涵的良机。做好对外宣介工作、讲好中国应急故事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应急管理能力了解和认同的重要手段,是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关键举措。但是做好外宣工作,讲好中国应急故事,在“做好我们自己”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外友人的语言习惯和喜好需求,许多时候,深刻的道理需要通过形象化的表述,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打动人、说服人,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在对外讲好中国应急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以传输“中国经验”为基础目的,充分尊重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以及文化积淀,要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及我们的应急经验。我们既要考虑到不同国、不同国情、不同文化带来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的差异,也要将需要表达的经验原意表达完整,这就需要专业的外国语言基础来根据受众群体类型考虑词汇的归化与异化。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类院校优势,通过现有对外国语言研究的基础优势,结合“中国经验”讲好中国应急故事,以此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应急故事的接受和理解度,提升我国在全球应急管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安全是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近些年全球化带来的各类安全风险高发、频发现象日益突出,探寻有效治理之道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全世界要继续向中国学习,包括如何解除防控措施以及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恢复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也是表示“中国经验为全球抗疫提供有益借鉴”。《印度快报》更是刊登题为《向中国学习》的文章,指出“如果有些国家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向他们学习”。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取得的优秀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借助中国力量,为全球应急管理领域发展增力,为全球安全治理助力,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