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越南中文教师的梦想

编者按:2022年1月,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举办的“汉语桥”之“故事中国”项目,旨在向世界中文爱好者讲好中国故事,基于中国传统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名越南中文教师的梦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2-17 11:1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2-17 11: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2022年1月,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举办的“汉语桥”之“故事中国”项目,旨在向世界中文爱好者讲好中国故事,基于中国传统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越南的Nguyễn Thùy Dung(中文名:阮垂蓉)作为参与此次项目的学员之一,分享了她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阮垂蓉曾于2014年来中国上海留学,毕业后回到越南,最初供职于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后由于疫情的原因转行成为了一名中文教师,目前主要负责教授初级汉语。她白天工作,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汉语桥”项目,在提高汉语水平的同时,她也希望领略更多中华文化的魅力。

阮垂蓉在江西婺源

从《金粉世家》结缘天津

阮垂蓉从小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长大——这得益于她的父亲是一名越南语文老师。阮垂蓉说,家里除了越南文学作品以外,中国文学书就是最多的了。在父亲的影响下,阮垂蓉也开始对中国及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除了阅读书籍,阮垂蓉还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中国文化,她喜欢观看中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水浒传》、《神雕侠侣》等。

阮垂蓉最喜欢的是《金粉世家》。她说,金少爷在一个小胡同里遇到冷清秋的画面十分唯美,令她印象深刻。巧合的是,《金粉世家》的取景地之一正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也许从那时,阮垂蓉与天外就结下了某种缘分。

从总角之年到桃李年华,中华文化见证了她的成长。“中国”这颗种子在阮垂蓉的心里生根并发芽。

上海大学宏村之旅

对中国印象的转变

阮垂蓉2014年来到上海留学。在留学的三年里,她认为自己在多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不仅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强了,观念也明显改变。中华文化就像条涓涓细流,缓缓流进了阮垂蓉的心间。

她曾经同很多越南人一样,误以为中国的污染情况特别严重,尤其是北京,但阮垂蓉去过两次北京后,所见所闻彻底改变了她的刻板印象,“北京的空气比河内好很多”,她感叹道。

除此之外,在中国生活的三年里,阮垂蓉还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这是她认为自己成长最大的地方。为了形成一种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她养成了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在中国超市,塑料袋是需要收费的,这样可以降低人们使用塑料袋的频率,这个措施非常有效。”阮垂蓉说。即使已经回到越南,她也仍然坚持少使用塑料袋。

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阮垂蓉心中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阮垂蓉的环保袋子

一杯奶茶的暖意

阮垂蓉常常利用假期去中国一些城市旅游,不仅领略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并丰富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回想起游览西湖的时光,阮垂蓉感慨,“西湖夏天的莲花很美,在苏堤散步很凉快,吹过来的莲花香,让人觉得很舒心。”

阮垂蓉对旅行中的一件小事念念不忘。她去杭州的旅行时预订了一家民宿,房东姐姐很有心,那天房东有事没在家不能亲自迎接她,但晚上特意拜托朋友给她送来奶茶,“我真的被暖到了!”她说。

一杯简简单单的奶茶,抚去了阮垂蓉旅途奔波的劳累,也抚平了在外游子心中的躁动与不安。

越南的“汉语热”

如今,中华文化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越南人前来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是越南第一所孔子学院。该学院成立至今,汉语学员人数达到了上千人,同时,近2.9万人次参与了该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

在越南,不少学生会在网络上分享学习中文以及申请来华留学的经验,阮垂蓉也正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的“汉语桥”之“故事中国”项目,尽管报名表提交有些晚了,但让她惊喜的是她最终还是成功入选了这一项目。

2017年,阮垂蓉结束了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回到越南。最开始,她主要负责与中国的旅游公司对接和安排接待游客的工作,这既能发挥她的中文优势,又符合她喜欢旅行的爱好。然而后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旅游业遭遇寒冬,她勇敢地转变工作,选择成为一名中文老师。她对新工作充满信心,“能帮助喜欢中文、喜欢中国或者需要学中文的人,很有意义。”阮垂蓉告诉记者,现在中国在越南建立不少工厂,为这些城市的人民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

阮垂蓉与朋友在东方明珠前合影

“能够学好汉语,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阮垂蓉说。她也渴望能在“汉语桥”项目精进中文、加深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同时,学习借鉴到老师们的授课技巧。她坦言自己之前学习翻译方向,后来转学企业管理,教学方面确实是缺乏经验的,“这次参加天津外国语大学汉语桥项目,各位老师的教学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从每一位老师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由于阮垂蓉的学生遍布越南全国各地,线上课程占比很大一部分,如何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她看来非常重要。“通过此次学习,课程班的樊响老师和霍依宁老师的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这两位老师课上,阮垂蓉发现他们不仅安排了语法和中国文化的知识点,还找了很多关于课程的视频,或者设计一些游戏,让她觉得内容都很生动有趣。

同样,参加荣蓉老师的直播课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如何进行语法分析以及运用。阮垂蓉说,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利用所学帮助家乡更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阮垂蓉在重庆太君庙   

语言架起了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桥梁。在中国,一次次的汉语交流打开了阮垂蓉的心门;回到越南,她用汉语温暖了一位位越南汉语爱好者的心;一次次的汉语交流和一位位汉语爱好者架起了中国和越南的友好之桥。

阮垂蓉说:“感谢和感恩中国,帮我成长,也见证我的成长。”

(稿件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申子涵 ;稿件编辑: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