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制造 奋进坐标】津门老字号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海盐生产高端化、海水养殖规模化、文工旅一体化,拓宽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多业态齐头并进才是汉沽盐场答案的拼图全貌。灯塔涂料肇始自1916年创办的大成油漆厂,但是天津人耳熟能详的“灯塔牌”来自陈调甫先生创办的永明漆厂。

【天津制造 奋进坐标】津门老字号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来源: 网易新闻
2021-12-24 2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淘洗、沉积的历史文化,于无声处在我们的基因里打上烙印。人如此,城市亦然。天津建城六百多年,几近四分之一与工业发展史有关。时至今日,以制造业立市的天津依然是中国工业重镇。

风霜雪雨搏激流,汉沽盐场、永利化工、灯塔涂料,这三家闯过历史长河险滩漩涡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都有强韧的内在精神力量。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担当,坚守理想信念,勇于突破创新。他们是天津众多制造业企业的缩影。回溯他们的历史,赓续天津工业精神血脉;放眼他们的未来,展望天津制造业乘风破浪会有时。

创新篇:千年长芦 玉砂新彩

东经117度北纬39.253度,渤海之滨的大片退海之地,富含盐分的表层土壤,为刮土淋卤、煎煮制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公元925年,后唐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为解军费困竭之难,在这片芦苇茂盛之地卤地设场,场名从地名,史称“芦台场”。

斗转星移,芦苇经过千次荣枯,多少沧海换作桑田。这里依然生产被誉为“芦台玉砂”的海盐,曾经的“芦台场”已是中国盐业的强者──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公司。

历史,汉沽盐场的宝贵财富。“迎风制卤、卤咬卤、冰下抽咸、盐上生盐”等传统工艺今天依然在日晒盐生产中遵循和使用,并成为滨城的非遗项目。

创新,汉沽盐场不变的主旋律,甚至是化危为机的金手指。

1958年,汉沽盐场就开始了综合利用海水的努力,并从此结束了盐业生产单一产品的局面,向多品种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改进“老、短、浅”的制盐生产工艺,该场启动了将旧式盐滩改造成大型集中式盐田的试验工程,推广“新、深、长”制盐生产新工艺和机械化收盐等新的原盐生产方式,使广大盐工彻底摆脱了历史上制盐生产“三大愁”(扒盐、抬盐、拉大碡)。最令人惊叹的是,1976年因唐山大地震,汉沽盐场受损生产面积达57%、受损生产设施达37%。如此艰难困苦中,盐场广大职工在生产自救的过程中却完成了一项重大革新──加快盐田结构调整,实现了收盐机械化、生产工艺科学化、滩田结构合理化,以及集中纳潮、集中制卤、集中结晶、集中集坨的“三化四集中”,它标志着企业从旧式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成功转型。

自2006年开始,汉沽盐场先后投资兴建了一批新型的食盐、盐化工、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其中投资7800万元建设的15万吨饱和卤水真实精制海盐项目,实现了精制盐生产工艺的新突破。这是汉沽盐场自主研发的技术。新生产装置实现了抗结剂零添加,满足了市场对食盐健康的需求。2007年汉沽盐场投资1亿元建设四溴双酚A项目,标志着它从传统的制盐和卤水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

2008年,因天时不利,国内海盐生产企业普遍减产、效益下滑,汉沽盐场却实现了盐化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生产经营结构、职工人均收入四个历史性突破。企业上下称之为“奇迹”。

哪里有奇迹!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几十年如一日不停歇的创新脚步,员工们的默默耕耘,企业厚积薄发,数十年滴水穿石之功,成就“奇迹”一刻。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天津制造业立市的新时代大背景下,汉沽盐场又迎来盐业体制改革的行业变化,机遇还是难关?

宛如上天投在人间的调色板的一片七彩盐田,是汉沽盐场给出的答案拼图中,最为普通人熟悉的一块。自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开始,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从面对批发企业到直接面对消费者,开拓电商渠道、广告宣传是人人都用的常规手段,汉沽盐场以创新思维打开头脑中的“津门”──通过社交媒体裂变宣传,将七彩盐田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带动盐业旅游。以盐业旅游宣传长芦盐文化历史,让游客了解“芦花”牌食用盐,打响品牌知名度。游客还可以得到“芦花”盐赠品,靠高品质让他们爱用“芦花”盐。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盐业旅游公司运营部负责人董洪岩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七彩盐田已经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

海盐生产高端化、海水养殖规模化、文工旅一体化,拓宽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多业态齐头并进才是汉沽盐场答案的拼图全貌。今年前9个月,天津长芦汉沽盐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04.6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53.59%;利润总额完成年预算的115.915%。与此同时,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积极响应 “双碳”战略,结合滨海新区良好的风能资源优势,正积极引入新能源产业,与多家公司就制盐、水产、光伏、风电的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融合开展合作洽谈。

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变革,以产业促发展是千年汉沽盐场的青春密码。

前世:长芦盐场曾经热火朝天的春晒

今生:长芦盐场盐业风情游览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担当篇:传奇“永久黄” 绿色新时代

一百多年前,“洋碱”充斥中国市场,由于制碱工艺十分复杂和技术封锁,整个亚洲都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碱厂。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先生痛感于此,创办久大精盐成功后,集合陈调甫等有志青年,抱定实业报国的信念,以慷慨悲歌之态迈出了中国制碱工业第一步。

1922年,一向笃信科学的范旭东成立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创办的化学研究机构。

至此“永(利)久(大)黄(海社)”团体正式形成,成为中国化学工业发轫的中坚力量。

1926年6月29日,历经艰辛努力,永利终于生产出了纯碱。这一刻作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崛起的历史性瞬间被铭记。

同年8月,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红三角”纯碱荣获博览会金质奖章,被评委会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4年后,“红三角”纯碱再次荣获比利时国际工商博览会金奖,从此名扬天下,享誉海外。

制碱成功,于范旭东先生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他有更高的追求:“负吾国化学工业先导使命,日夕未敢忘怀。”

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史展览室中,陈列着一块残缺的汉白玉纪念碑。此碑为“永久黄”同仁为纪念范旭东先生所立。背面碑文为侯德榜先生所书“范先生手订本团体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这“四大信条”是“永久黄”团体的精神追求,被后人誉为“中国企业精神的鼻祖”。

范旭东先生和同时代的“永久黄”成员,毕生都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大信条”,实业报国。1937年在南京建成了硫酸铔厂,实现了中国化学工业酸碱盐比翼齐飞的夙愿。抗日战争期间,“永久黄”西迁四川,克服物资奇缺、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用生产急需物资的实际行动支援前线。

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 “永久黄”却有了一项令世界轰动的发明。侯德榜博士于上世纪4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一种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法”新技术,一举登上了制碱科学的高峰,开创了世界纯碱工业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第一号发明证书,颁给了侯德榜博士的“联合制碱法”。为推动中国化工业发展,永利手握专利却不专美,为全国同行无偿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今天,中国生产的每一颗纯碱都蕴含着“红三角”的基因。

每一个历经岁月磨砺穿越百年的企业,都有大担当大智慧。实业报国就是永利的大担当,“四大信条”就是他们的大智慧。

今天,作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永利如何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

“责任所在,拼命为之,确保成功”,当年“永久黄”成员的座右铭,被制成巨幅标语,置于联合制碱法装置之旁。“碳排放管理师”郝金明曾经羞愧地站在标语下,皆因永利2020年碳配额履约有8.5万吨缺口,必须通过碳产权交易买回所差的指标,公司为此花费了数百万元。她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好,给先辈们丢了脸。也正是这幅标语,激励她和同事们深入生产每一道工序,研究每一种节能减排可能,帮助企业制订节能降碳方案。经过她和同事的努力,今年永利碳配额不但不会超标,还有富余指标可以拿到碳市场交易。

郝金明是新一代永利人中的普通一员,永利汇聚每一名员工的扎实努力,书写着实业报国的新篇章。今年试运行的二氧化碳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项目,令公司已经具备年回收15万吨二氧化碳废气的能力。预计2021年年底竣工的加氢母站一期项目,预计年效益1000余万元,同时满足高纯氢气指标、氢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指标要求,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氢燃料电池用氢后备单位。

大力发展氢能源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余压蒸汽发电等绿色能源产业,自行研发丁辛醇羰基合成铑催化剂再生及回收精制技术、丙酸及杂醇油回收利用等一大批专利技术,形成了能源循环利用、产业优势互补的发展链条,永利驶入了绿色发展快车道。

前世:新中国成立前的永利碱厂厂房

今生:现代化的永利碱厂厂房

守正篇:百年灯塔 领航之光

1917年冬,29岁的陈调甫走进家乡苏州的火车站,与志同道合的吴次伯、王小徐汇合,北上天津拜会范旭东先生,共图筹建中国第一家碱厂大计。104年后回望,今天的人们后知后觉──那一班火车的鸣笛声,仿佛中国民族化学工业开始艰难之旅的发令枪。如今全国涂料行业第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天津灯塔涂料有限公司,亦与一个世纪前的这段旅程密不可分。

灯塔涂料肇始自1916年创办的大成油漆厂,但是天津人耳熟能详的“灯塔牌”来自陈调甫先生创办的永明漆厂。

为中国制碱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陈调甫先生,征得范旭东先生同意后,在继续担任永利碱厂重要职务的同时,于1929年创办永明漆厂。经过调查研究,他决定以技术取胜,向高档油漆发展。

从1931年开始,永明漆厂从京津大专院校先后招聘了三名大学毕业生,给他们配备助手,分配研究课题。对待员工,陈调甫先生要求他们学技术,并亲自为员工上课。他鼓励员工,有条件去外面深造的,由他负责学费。他制定了三字厂训:“做、学、教”:“你进厂来就要做事,当做到不会的时候,就要学,你们学会以后就要教给后来人。”

几经努力,永明漆厂研制出的“永明漆”,不但有市场上畅销的美国酚醛清漆之优点,同时利用国产桐油进行改性,攻克了这种清漆不耐热的技术难题。“永明漆”质量好,成本低,大大超过了美国同类产品,获得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状。永明漆厂以永明漆、喷漆等较为高档的涂料取代了建厂初期的低档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抗战胜利后,陈调甫先生从上海返回天津重整旧业,积极从事新产品的开发。该厂于1948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醇酸树脂。它是向高档的合成树脂涂料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我国涂料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因此,陈调甫先生为它确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灯塔牌”。

虽然陈调甫先生已经去世60年了,但是他确定的以技术取胜发展高档油漆的方向,成为灯塔涂料在这半个多世纪中闯过风浪险滩的“灯塔”。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外国品牌产品进入中国,国内涂料行业小企业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假冒“灯塔”牌子的产品不断出现,特别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包袱和人员负担,始终是灯塔涂料难以解决的难关。

当年许多和灯塔涂料面临相似问题的企业,没入时代的漩涡,曾经的辉煌化作历史的一页,唯余怀念。“灯塔”如何能于泥淖中不倒,并成为航空航天涂料等高端涂料领域的领先者?

我国第一架自制飞机、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拖拉机、南京长江大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长二捆”运载火箭,使用的均是‘灯塔牌’涂料。灯塔涂料技术中心是1993年第一批由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灯塔涂料(及其前身)一直为国之重器提供配套涂料,又有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企业领导班子找到了答案:集中力量发展高端产品线,既符合国家需要,又拥有高附加值,还能挖深产品“护城河”。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嫦娥”绕月卫星、“天宫”载人空间站、“长征”运载火箭,都“穿”上了灯塔涂料提供专业涂料配套“外衣”。企业建立了中国涂料科学研究院航空航天特种涂料研究中心、天津市航空航天特种涂料企业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国家重点“保军”单位,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涂料行业经过野蛮生长期,随着安全环保等生产门槛提高、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大浪淘沙,以高端产品稳住阵脚的灯塔涂料,在产品研发上的优势放大,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先后通过多个资质认证,具有完备的现代化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令很多竞争对手只能望其项背。

新员工入职培训,都会讲到陈调甫先生制定的“做、学、教”三字厂训。百年灯塔,匠心打造,踏踏实实做品牌和产品,真正让三字厂训成为企业不可磨灭的文化DNA。

比百年前陈调甫先生幸运的是,今天的灯塔涂料有强大的国家支持,在企业困难时期,天津市委、市政府从多方面给予帮助,稳定军心。未来,伴随国家级化工园区南港工业区绿色智能化工厂的建成投产,灯塔涂料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坚持使命引领、创新驱动,秉承“传承、创新、发展”企业精神,聚焦做精军工漆、做专工业漆、做优民用漆,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涂料企业,坚守中国民族涂料工业排头兵地位。

前世:永明油漆厂工人码放刚生产的油漆

今生:灯塔牌油漆摆上超市货架

 

责任编辑:付凡锐_tj931帮TA点赞作者津云

(津云)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