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暨《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暨《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8 14: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8 14: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7日上午,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暨《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发布会在天津大礼堂3号厅举行。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中国三峡出版社总编辑王德鸿,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等出席论坛。

在庆祝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肩负起“对外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时代重任,为我国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拓展新途径。来自中国译协、中国互联网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十位专家围绕外语学科的守正创新、如何多维度呈现中国、如何构建大外宣格局等方面作主旨发言,全国数十位论坛嘉宾就如何做好阐释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在致辞中,杨平表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就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做好话语体系顶层设计;着眼融通中外原则,增强话语体系传播效能;重视翻译能力建设,提高中国话语对外翻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陈法春表示,“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已经进入了创造性构建的新阶段,要加快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主编的“十三五”国家级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在会上进行了新书发布。这是国内以多语种形式全面推介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首部作品,也是三峡出版社和天津外国语大学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成果。书中收录了中国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出版了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版本,全部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翻译完成,主要面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特征,乃至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为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提供了中国的方式与方法。

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发挥外语学科特色优势,致力于中央文献外译、学术外译和文化外译,成果共计近40部,560余万字,其中35部作品已正式出版发行,为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了天外力量。

据悉,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也拉开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三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活动的序幕。(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