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持续做强文化产业

中新天津生态城持续做强文化产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6 14:4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26 14: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5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召开了2021年8月新闻发布会,中新天津生态城商务局副局长陈曦,中新天津生态城社会局二级职员张建宇,中新天津生态城政务服务办企业服务科科长李勇,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局智慧管理科赵成洋出席会议,发布会上发布了四项议题:文化企业“出海”走上“快车道”,生态城成功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美丽和谐家园,生态城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生态城打造智慧企业服务平台,做优做强“专家+管家”服务模式;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开启,智慧城市专题赛决赛将在生态城举办。

近日,国家商务部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名单公示,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天津市唯一入选区域名列其中。

除了此次获批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3D立体影视基地、国家版权示范基地均落地生态城,如今,生态城已经成为“京津冀”区域文化贸易企业聚集的重要产业载体。

文化作品出海 文化产业聚集

最近,国内爆款剧集《庆余年》成了日本网友的热追剧,甚至有粉丝专门为角色画了漫画。《庆余年》的出品方之一及海外总发行方为天津深蓝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蓝影视”),该剧海外版权合作方之一为世纪优优(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优优”),这两家公司均为生态城文化企业。近日,深蓝影视和世纪优优被商务部认定为“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此次,生态城共有6家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除了世纪优优、深蓝影视,还包括优扬文化、唐人影视、游奕互动、方程互动,这些企业都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生态城坚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路径,自2008年建区伊始就选择将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经过近13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聚集了众多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形成影视动漫、图书发行、广告传媒、游戏制作、网红电竞、在线文学等产业集群,落户的龙头企业包括世纪优优、优扬动漫、唐人影视、阿里影业、华策影视、猫眼娱乐、蓝色光标、新经典图书、阅文集团、酷我音乐等。如今,生态城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聚集度高、活跃性强的区域。截至目前,生态城累计注册文化类企业2400余家,累计注册资金近200亿元;2020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总计约320亿元,占生态城总体的25%。其中,文化出口企业50家,实现文化出口额约8500万美元。

搭建服务平台 完善服务体系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生态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1+2+3”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1” 即1套产业发展政策。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中新天津生态城动漫产业发展促进办法》等10余项产业政策,截至2020年底扶持企业超过1000家,成功支持新经典文化成为全国首个民营图书发行上市企业,支持猫眼娱乐成功赴港上市,并成为天津市唯一提名国家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

“2”即2个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生态城与天津职业大学合作共同建设了国家动漫园产业学院,该学院2019年揭牌成立,首批开设影视动画专业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实施“校内1.5年+产业学院教学1.5年”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生态城利用中新合作优势,针对文化产业积极开展中新两国人才培训交流,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淡马锡理工学院合作共建人才培训、交流机制。

“3”即3个专业化服务平台,分别为国家动漫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平台和国家数字内容贸易服务平台。

生态城在国家动漫园投资建设了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自2011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服务项目1000余个,为企业节省成本6400余万元。

为全面提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影响力和海外传播力,2017年10月,生态城搭建了全国首个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版权创新为特色的非遗创新平台,吸引了一批文化企业和设计师团队入驻。截至目前,非遗创新平台已签约非遗传承人60位,设计师84位,国画书法大师45位,涉及版权16000余项。非遗创新平台将产、学、研、创集为一体,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非遗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除了国家动漫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平台,国家数字内容贸易服务平台也落地生态城。该平台可在线为企业提供发包、接包、交易、结算、结汇、人才培养、技能认证等一站式文化贸易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引进国内外118家数字文化企业入驻,与海内外30余个知名院校达成合作。

下一步,生态城将以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契机,加快推动文化贸易发展,一方面研究出台鼓励文化出口的专项产业政策,对优秀出海作品给予奖励,对作品海外参展教育补贴,对海外平台搭建给予支持等;另一方面,强化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重视产业链打造,借助龙头企业的集群辐射力,提升文化出口产业规模,优化文化贸易结构,持续探索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模式和经验。(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