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肿瘤医院的半世情怀

我与肿瘤医院的半世情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06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讲述者:李瑞英 整理:天津医科大学团委李端阳

(原载:天津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是天津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也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院16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满怀收获与感恩,回望来时路,寄望新时代。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前身系1861年英军在津建立的军医院,也是西方医学传入天津的开始。1868年英军将军医院移交英国基督教伦敦会,1880年英国医生马根济将医院扩建为英国伦敦会施医院,是天津近代颇具影响力的一所教会医院。1924年医院重建,为纪念马根济,更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解放军白求恩医科大学部分干部、师生,奉命接管“马大夫纪念医院”等天津市各医疗机构。1951年医院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1952年金显宅教授在医院建立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后发展成为肿瘤专科医院。1986年定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1987年迁入现址,1997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18年8月,86岁高龄的讲述者李瑞英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第二期“致学至善”大讲堂作演讲(中间坐轮椅者) 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团委

从严训练育英才

恩师培育益终生

1959年,我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五年制本科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天津市人民医院,当时医院有326张床位,设肿瘤和骨科两个科室,肿瘤科有两个病区约100张床位,院里有两位享誉国内外的大牌专家,一位是金显宅教授,另一位是方先之教授。他们分别是两个学科的带头人。金教授手下有“五虎大将”(王德延、张天泽、金家瑞、李树玲、王德元),我有幸以他们为师为友,从此受益终生。

我大学毕业后,就师从于金显宅教授,他德高医粹,被世人誉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是国内肿瘤防治医学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他常说,医学理论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倡根据肿瘤生物学特征,在手术操作上进行适当扩大;他还强调无瘤手术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健康组织。他不仅外科手术娴熟,还有深厚的病理学功底。他精通放疗和化疗,亲手教我们为宫颈癌病人上镭,为舌癌病人插镭针,为乳腺癌病人胸壁复发布镭盒,以及镭辐射源的剂量计算。1954年受卫生部委托,在天津人民医院开办了全国高级医师肿瘤进修班(以后每年一期)。

他亲自主持全国肿瘤高级进修班的工作并为学员主讲授课。在他的带领下,“五虎大将”轮番为学员授课,有时还请天津大医院不同专业的专家来授课。每周二、周三的下午,系统讲授肿瘤专业课,我和新分配来的10位医生,也安排在来自全国的进修医生一起听课。医院还出资请来英语老师,每周利用三个晚上给我们上英语课(当时大学五年我们学的是俄语,实用性不强)。

经过医院系统的培训,为我后来的肿瘤学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本人已近90岁高龄,而当年金教授和老一辈导师们对我的言传身教,至今历历在目,让我受益终生,特别是临床那些严苛的规范训练,成就了我后来一生的职业理想与追求。

我从医55年,经治的肿瘤病人不计其数,但我一直秉承导师的“爱岗、敬业、育才、奉献”精神,像他们一样,手把手地把我的临床实践经验教给我的学生和身边的年轻大夫,更把我多年积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应用。

今天,医院有这么多的年轻医师、主任们活跃在临床一线,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正是这样的代际传承,才有了像“五虎大将”等肿瘤医学的精英,使得天津肿瘤医院在人才强院战略上始终走在业内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肿瘤医学的人才高地和摇篮。

金显宅与讲述者李瑞英等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同事们(前排左二) 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团委

德高医粹勇担当

艺高胆大是典范

1972年,91岁的北大校长马寅初教授患上直肠癌,请知名专家为其会诊。马寅初女婿当时来到天津人民医院请金教授为其岳父看病。他对金先生说,岳父的直肠瘤越长越大,大便解不出很痛苦,临时抢救有危险,可否提前造个漏?金教授笑着回答说,考虑到马老的年纪和情况,手术可分为两步:先做结肠造口,这样不影响饮食排便;两周以后从肛门处将肿瘤切除,不影响肠道其他部位,手术有望成功。马的女婿一听很是高兴,急忙回京报告并请求金显宅教授赴京会诊。在北京医院,金教授看过病人后谈了自己的手术方案,当时在场的其他专家开始切切私语,沉默许久无人表态,只有著名内科专家张孝骞当即表态,金教授这个方案可行,我们内科全力支持保驾。

然而,当晚就有北京医院当时的军代表找到金教授说,马寅初非比一般,只许治好不许治坏......此举让金教授打了退堂鼓,就在他回津第二天又被召回北京。原来,马寅初的女婿给国务院正式打了报告,报告呈送到周恩来总理那里,总理阅后批示:“病人本人有手术要求,家属又坚持手术,医务人员就应从病人着想,由天津的金显宅主持手术,议后望告。”当年5月31日,手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关怀下开始了。

当时,为了政治上稳妥起见,金显宅教授特意从天津调来其得意门生张天泽主刀。因为张天泽是中共党员,万一手术出现意外,也可防止不必要的节外生枝(因当时金显宅教授刚刚解除劳动改造)。后来,“两步走”的手术方案顺利实施,术后三周,马寅初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手术的成功,轰动了当时的医学界,因为马寅初当年已是91岁的耄耋老人,还有7种以上的老年基础病,按照当时多数专家意见是不考虑手术治疗,只做化疗。

手术的成功,不仅仅因为金显宅教授的果敢与担当,同时也有来自病人及家属的一份信任。早在这次手术的多年前,马寅初因舌边缘溃疡久治不愈,在访苏联期间被专家误判为舌癌,他回国后慕名找到了金教授,金教授摸了一下溃疡傍边的牙对马老说,请牙医将旁边那颗有些锋利的牙齿用砂轮打磨圆润就没事了。后来,马寅初的舌上溃疡果然不治而愈。就在马老直肠癌手术后的又一个十年(1982年5月),马寅初迎来了101岁寿辰。同时,他在“文革”中的所谓历史问题也得以平反昭雪,他最终含笑离开了人世(而并非癌症复发)。

故事告诉我们,医者不仅要有仁心,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否则考验临头,何来勇气和担当。

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团委

医疗安全大于天

医生职责重于山

自从居里夫人发现镭(Ra)以后,人类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而当时的天津人民医院也因为金显宅教授的奉献,有了最早的“镭226”治疗病房和X线放射治疗室。1958年,医院就购置了“钴60”治疗机。近十年来,又 购置了三台加速器。如今各类功能齐全的直线加速器,具备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影像引导放疗等临床医学智能诊疗功能。2005年又引进了我国第一台射波刀,还有模拟机和定位设备等等,特别是有了装有放射性元素铱192源的近距离治疗的后装机,取代了过去的手工操作上“镭226”的治疗历史,这可谓地覆天翻的变化。

1983年,时任天津市人民医院著名肿瘤学专家金家瑞院长让我负责一段时间的“镭226”病房。有一天,我正要给一位宫颈癌病人上镭时,发现镭怎么少了10mg,我急忙查看上一位病人的记录,果然少了一个镭柱(每一个镭柱有2根镭棒,每根镭棒内装5mg)。我赶紧追问给上一位病人上镭的护士,她恍然大悟,原来她疏忽大意将一个镭柱留在了病人体内,我正要找那位病人时,发现她刚从厕所出来。坏了!我的直觉判断镭可能掉进了厕所。我马上叫来病房护士赶紧把病房所有厕所及上下水管关闭,不准任何人使用。

大家知道,放射性同位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而镭的半衰期是1590年。人员安全、医院安全、周边安全……当时我如五雷轰顶,安全责任重大。我即刻向金家瑞院长报告,院里当即找来探测仪和管道工,围绕厕所周边和上下水管展开地毯式探查搜索。忽然,在一坑位的下水弯管处,探测仪发出了“嘎啦嘎啦”的剧烈响声,大家一阵惊喜,镭丢失的位置终于确定,医院后勤部门一个叫刘长江的水管工立刻开始拆卸管道......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将下水弯管拆下。瞬间,“哗”的一下,粪水倾泻而出,一时间管道工的脸上头上溅满了粪便,与此同时,我们要找的“宝贝”(黑色镭柱)裹挟着粪便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伴随着惊喜,我迅速用长柄钳镊夹起,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回了贮源室的铅罐内,最终避免了一场重大放射源泄漏安全事故。

安全无小事,这一经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后来,那位涉事的护士受到医院处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要始终树立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时刻绷紧医疗安全之弦,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对国家负责。

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团委

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团委

赤心回报党培养

点滴进步铸情怀

55年的从医生涯,我在肿瘤医疗和预防教学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还有许多工作没有来得及做;几十年来,我救助了许多病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有不少病人获得了长期治疗,但也留下一些遗憾和无奈。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水平的提升,有的技术成果今天已被广泛使用,但其中的研究过程,倾注了我和我团队的努力与探索,更有汗水和付出。多年来,我主持牵头并参与的各类科研成果有三大类10项之多。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二是高温治癌;三是鼻咽癌腔内近距离治疗施源器的研制和应用。

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团委

此外,从1984年——2014年的30年间,我先后获得天津市卫生系统“百面红旗”,局级和院级“医德双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22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党的培养,感谢肿瘤医院,感谢曾经支持帮助我并一同走过燃情岁月的医护团队的每一个人。

作家王蒙曾经说过,“人生是一次能量释放反应,重在参与,重在投入,重在尽力。”我对于新中国的肿瘤医学事业,可谓半世情怀,一生记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尽力了。

我是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党龄近72年。我深爱着我们的党,深爱着我们的国家,深爱着肿瘤医学事业,深爱着培育我成长进步的老一辈肿瘤医学专家,深爱着我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肿瘤医院。(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