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滨城篇】硕果累累践初心 五载砥砺奏华章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落户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蓝星化学品板块,体会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效便捷。作为京津两地携手共建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创新机制上与北京中关村一脉相承,叠加了天津制造业与天津滨海新区政策创新的双重优势。

【辉煌“十三五”·滨城篇】硕果累累践初心 五载砥砺奏华章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2021-01-08 11:04
2021-01-08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滨海新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和“魂”,全力引育新动能,加快构建“双城”发展布局,在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显著,“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2021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航,滨海新区将坚持“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核心区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北方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基本建成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新年伊始,天高气清,滨海新区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地铁线路正加紧施工……回眸这五年,滨海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质增效,在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携手共建示范区 创新畅联京津冀

近日,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12名职工与中新生态城公屋建设公司签订了购房合同,首批集中购买12套住宅。这是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化学品板块整体迁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后,首批在天津滨海新区安家的职工。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落户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蓝星化学品板块,体会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效便捷。作为京津两地携手共建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创新机制上与北京中关村一脉相承,叠加了天津制造业与天津滨海新区政策创新的双重优势。

在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天津氿益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夏斌看来,通过互认机制,园区政府部门帮助办理了领军企业资质,职工也很快落了户,解决了职工子女入学、看病就医、购房等一系列问题。

五年来,滨海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全面加快,与北京的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试验田,新区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累计引进项目3000多个,协议投资额超过8000亿元。坚持项目为王,明确主导产业,建设主题园区,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45家百亿级企业,建成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行政审批再提速 营商环境激活力

在生态城老百姓季景大药房,得益于生态城“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开业证照审批等流程从接件受理到审批出证办结,全程仅用4个工作日,比传统模式效率提升50%。而药房开业运营前,通常既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又需要申请户外广告牌匾,两个事项分属审批和市场监管两个部门,商户需先办理户外牌匾许可,再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五年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级机构改革、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效,自贸试验区37项创新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率先在全国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推行无人审批、电子登记,全国首个全流程自动化制证中心投入使用。高标准承接市级下放权限622项并同步下放到各开发区。自贸试验区128项深改任务完成123项,27项创新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落地实施。

文化地标增魅力 民生保障暖民心

从滨海站漫步到海河东岸,一座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天津茱莉亚学院。夜景灯光点亮,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和周围的城市公园、海河景观融为一体,吸引众多市民拍照打卡。作为天津茱莉亚学院的重要配套工程,茱莉亚滨河公园在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配套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散步、休憩的公共场所。绿廊系统贯穿整个公园,自行车道、散步道、木板路以及充足的座位配备齐全,让茱莉亚滨河公园成为一道美丽的滨河风景线。

在滨海文化中心,有一座“新、奇、特”的滨海科技馆,特色鲜明的后工业风格建筑造型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大铜锅”。滨海科技馆围绕“智能”和“生命”特色主题,展示了“科技点亮滨海”、“科学改变认知”、“技术拓宽视野”、“智慧创造世界”等内容,激发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成为天津市科普基地。

五年来,滨海新区民生保障不断增强,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滨海新区图书馆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成为网红打卡地;滨海科技馆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10座博物馆建筑之一;被誉为海上故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在音乐界享有美誉的茱莉亚学院,周大福国际金融中心……“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把提升广大市民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决胜三大保卫战 绿色发展“新样板”

在日前出炉的天津市“优秀河长、最美河湖”评选结果中,生态城静湖荣获“最美河湖”称号,为滨海新区再添一张靓丽名片。然而,这只是滨海新区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滨海新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871”生态工程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实施,“蓝色海湾”建设有序推进……如今,滨海新区空气环境质量和污水处理达标率居全市前列,实现了从“绿起来”到“美起来”的转变,从“体量”建设到“精致”修饰的转变,从“以点带面”到“共建共享”的转变,促进了城市社会效益和“软实力”双提升。

2021年如期而至,“十四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落实“双城”发展布局,推进“二次创业”,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的关键时期。滨海新区将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核心区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北方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杜敏)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