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 ── 静海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优做强新引擎调查

作为京津冀“2+4+46”重点承接平台,静海区瞄准“大健康”,着力打造国际领先、国内示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优质资源聚合。”  作为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示范区,静海区瞄准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黄金“窗口期”,亮出绿色城市建设“新名片”。

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 ── 静海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优做强新引擎调查

来源:天津日报    2021-01-04 08:35
来源: 天津日报
2021-01-04 08: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引育“双轮驱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六大产业做优做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家,市级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达14家,本土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外贸出口增速持续领跑全市……

这是静海区交出的一份“十三五”成绩单。“1+N”产业发展规划高水平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有效搭建,新动能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一制三化”改革持续深入……回眸过去的五年,静海区以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视野,产业创新驱动向纵深延展,科技持续赋能,静海区从全市经济发展的“跟跑者”变身“并跑者”,在特色产业领域中实现了国内“领跑”。

通过“质与量”“速与效”“进与退”“舍与得”的辩证选择,静海区持续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

立足京津冀 筑牢发展载体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步伐的持续加快,不少企业面临腾退的抉择。

在景致金属表面处理(天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职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大大小小的工艺品、汽车配件、航天航空零部件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处理后走下生产线,发往全国各地。

2017年,经过多方考察,这家专业从事电镀领域的企业退出北京,落户位于静海区中旺航空产业园的天津滨港电镀产业基地。统一的车间管理、总量控制、废水废气集中处理……优质的发展环境使企业不但没有受到腾退影响,发展势头反而越发强劲。

“我们考察了很多电镀园区,静海区电镀产业基地的综合管廊污水分流处理技术非常领先,环保水平也让我们企业很放心。”公司董事长姚景志告诉记者,腾退不仅仅是在丢掉沉重“包袱”上做减法,企业还要在转型升级中做加法。

身处京津冀城市群,静海区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加快产业对接,精准错位、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入全市承接北京疏解的重要平台,先后引进北京项目40个,总投资超过370亿元。

冬日的“华北绿宝石”团泊湖畔,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建设现场酣畅火热,来往作业车辆穿梭繁忙,行政办公区首层工程已完成80%。

作为京津冀“2+4+46”重点承接平台,静海区瞄准“大健康”,着力打造国际领先、国内示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优质资源聚合。

中国神农谷、静海湾智慧小镇等10余个优质项目落户。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翔宇力仁学校等先后投入使用。3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住院联网直接结算,静海区医院与京津冀155家医疗机构实现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检验资料共享。京津冀地区的800余名老人争相入住康宁津园国际养老中心。

栽得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优质项目的争相入驻,源于静海区对载体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打磨。

五年间,静海区立足京津协同发展,积极参与“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津雄城际、津沧城际静海枢纽站选址初步确定,市域郊铁路静海线将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同时,整治“散乱污”企业3115家,天丰、轧三两家钢铁公司实现安全关停,年减少污染物排放4000余吨。对标雄安“千年秀林”,提升林海建设水平,人工林保持在12万亩以上,静海林木绿化率达到29.1%。

培育新动能 切换发展引擎

走进位于唐官屯加工物流区的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基地,现代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几乎见不到遍地钉子、木方、模板的景象,墙体、楼梯、楼板等预制构件全部采用流水线作业,让盖房子如同搭积木一般快速简单。

公司副总经理刘洋告诉记者:“自2020年4月恢复生产以来,已经累计生产了约4.5万立方米的预制构件,预计去年产值能达到2.2亿元,按照目前快速发展的势头,预计2021年产值能翻一番。”

作为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示范区,静海区瞄准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黄金“窗口期”,亮出绿色城市建设“新名片”。

2017年1月,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联盟在静海区成立。2019年3月,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获批设立,央企、京企近20家装配式建筑企业落户,牵头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达10余项。2020年9月,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经住建部批准为国家级园区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邱庄工业区、静海经济开发区四大板块各具优势、错位发展。

充沛的资源推动了静海装配式产业集群式发展。2020年10月,第二届中国装配式标准化钢结构建筑科技论坛在静海区成功举办。静海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联盟驻雄安办事处也正式挂牌运营,友发集团、中建集团等企业产品相继应用到雄安新区项目建设。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破解“钢铁围城”发展桎梏,大邱庄同样动力澎湃。

2020年8月,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又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涉及智慧产业、智能及先进制造、智能网联、云供应链服务、电商平台等多领域,总投资达7亿元。

“好的项目引进来,现有的企业也要‘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目前大邱庄百亿道上有40多家企业列入了拆迁范围,全部完成后,污染减排量大约每年能减少400多吨。”大邱庄生态城发展建设管理局局长刘文闯告诉记者。

作为静海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静海区组建了大邱庄生态城发展建设管理局,引进德国生态环境理念和先进制造要素,着力发展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德国际企业总部区等特色产业集群,让曾经的“钢筋铁骨”焕发“绿颜”。

五年间,静海区紧盯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优良产业环境,新动能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00余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17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贸往来,出口额累计达460.4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超过400%。

当好“店小二” 优化发展环境

2020年12月9日,静海区会议中心,“2020企业家大会”气氛热烈而真挚。

“在深圳,营商环境是永不落幕的‘一号工程’,而静海作为天津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占比较高的区,在日常服务中,也让我们企业真切感受到优质的营商环境。”“静海对企业的服务接地气、办实事,一个企业不管谁投资,既然落户在静海,就属于静海人的企业,我们对发展充满信心”……这既是在静海区稳步发展的企业家的一致认可,也是准备到静海区投资兴业的企业家的共同心声。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近期,静海区聘任了16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对全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进行全方位监督。

刘蕊是天津卓宝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行政专员,现在又多了一重身份──营商环境监察员,她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用贴心的政务服务,培育静海营商环境的沃土,实现政企良性互动。”

五年来,静海区锚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目标,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取消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6项,45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压缩了84%。积极落实“津八条”和民营经济“十九条”,降低企业各类成本超过19亿余元。全面推进“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和信用承诺“四办”服务,增设“企业之家”服务热线。

不仅如此,静海区“放管服”改革“放”出便利度、“管”出公平度、“服”出满意度,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营商环境排名全市前列,市场主体累计达到7.8万户,比“十二五”翻了一番。(李玉峰)

(李玉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