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下“油门” 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航程——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

从“蓝领”变身“白领”,从男性从业到巾帼不让须眉,场桥司机工作体验的改变,得益于五年来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的加速推进。”  五年来,天津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由1410万标箱增至1730万标箱,年均增长5%以上,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十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踩下“油门” 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航程——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

来源:天津日报    2020-10-17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2020-10-17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实现全天通航。 本报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张济凡 摄

金秋十月,渤海湾畔,碧波荡漾,巨轮穿梭。

10月15日上午,宽阔的海平面之上,“新海欣”轮沿主航道缓缓驶入。随着巨轮靠泊天津港集装箱公司码头,一辆辆无人集卡接连驶来,平稳穿梭在码头与堆场之间。

与此同时,几百米外的码头控制中心,场桥“女司机”丁亚楠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同步显示的自动化集装箱场桥装卸实时图像。现在,一名场桥司机最多可同时监控6台场桥作业,正常流程几乎不需人工干预。

然而五年前,天津港场桥司机还是清一色男性,户外作业不说,还得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向下看”的操作姿势。

从“蓝领”变身“白领”,从男性从业到巾帼不让须眉,场桥司机工作体验的改变,得益于五年来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的加速推进。

“十三五”期间,天津港以“自我革命”的姿态,踩下转型升级的“油门”,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上开足马力,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精准定位,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航程,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成全球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改造实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25台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全球首次实现智能理货在集装箱码头全覆盖;完成全球首次集装箱传统码头无人自动化改造全流程实船系统测试;今年年底,新一代智能集装箱码头──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将建成投入试运营……“十三五”期间,多种尖端技术的应用,奏出了一曲智慧港口“交响曲”。

“智慧赋能港口将带来物流效率的全面提升。”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指出,“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切入点,对稳内贸促外贸、带动区域发展、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十分重要。”

“‘智慧’引领带动了作业效率、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港口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随之明显提高。”天津港股份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赵宝会说。

今年1月至9月,天津港集团航陆运作业效率各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幅。集装箱船舶直靠率同比增幅12.64%;集装箱重点作业线效率同比增幅11%;在泊船时效率同比增幅10.75%。天津口岸海运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也由2019年1月的40.36小时压缩到今年6月的34.61小时,带来了覆盖全产业链、辐射京津冀及内陆腹地的巨大红利,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智慧港口建设推动效率之变,更为改善航线供需关系、提质航线网络供给打下了基础。

10月12日,1151辆产自北京的奔驰商品车在天津港滚装码头登船驶向宁波港。奔驰车“乘坐”的这条航线是天津港集团今年深入开展“四千行动”中,联手宁波港集团、深圳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为北京奔驰量身打造的“精品航线”。

“现在,天津港平均每星期都有3班船把北京奔驰商品车运到宁波港,企业能节省一半时间。”滚装码头公司市场部张丙峰经理说,4月开航以来已累计运输69艘次、58235辆商品车,带动北京奔驰总运量增长47%。

走访沿海港口,深入腹地企业,开航线、谈合作,促内需、稳外贸……“十三五”期间,天津港集团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一张辐射内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越织越密。

“我们设立的内陆服务营销网络达109家,开通了40余条海铁联运及多个国际陆桥运输通道,架起西部外贸货物出口海上新通道。”天津港集团业务经营部总经理宋天威说,“我们还开通了130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与厦门、河北港口集团等战略合作,力促环渤海内支线、南北海上集装箱运输潜能释放,大大优化了京津冀及内陆物流环境。”

五年来,天津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由1410万标箱增至1730万标箱,年均增长5%以上,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十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天津港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要发挥枢纽港作用,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加快‘双一流’建设决胜攻坚,进一步提升港口生产智能化、设备操作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海陆双向物流网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表示。(天津日报记者 万红 王涛 通讯员 张济凡 摄)

(万红 王涛)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