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海河儿女抗击疫情史诗图卷

除夕夜,一艘载有4000余名游客和船员的国际邮轮上,连续出现的发热病例让忐忑的情绪在船上弥散开来。该剧由王伯男编剧、钟海执导,演员阵容集合了王继世、张艳秋、刘景范、路国奇、张文明、王雅迪等天津人艺老中青文艺工作者。

展开海河儿女抗击疫情史诗图卷

来源:今晚网    2020-07-08 09:20
来源: 今晚网
2020-07-08 09: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讯(记者王瑞丰)除夕夜,一艘载有4000余名游客和船员的国际邮轮上,连续出现的发热病例让忐忑的情绪在船上弥散开来。 面对“一船人”和“一城人”,面对疫情和亲情,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积极主动迎接这场“大考”。天津,交出了优异的答卷。这是日前在光华剧院首演的大型话剧《生死24小时》的故事剧情,这是本市文艺工作者们继《天使之爱》后创作的又一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动人篇章。

大型话剧《生死24小时》由市委宣传部、北方演艺集团出品,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作品根据今年疫情期间本市成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的事例改编而成,剧中的人物、故事都来源于现实原型。该剧由王伯男编剧、钟海执导,演员阵容集合了王继世、张艳秋、刘景范、路国奇、张文明、王雅迪等天津人艺老中青文艺工作者。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天津人艺的演职人员们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战斗精神,以优秀的艺术品质,完成了这部表现海河儿女抗击疫情的史诗图卷。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海上抗疫救援行动和整个科学应急处置过程,展现了本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演出中的几处史诗般的展现感人肺腑。当疫情发生,一个个关系生命的重大决策相继发出,相隔千里的两代人无法团聚、隔空祝福,白衣战士们奔赴一线随时面临生离死别,不同职业的人们都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动人的情感在登船核酸采样、直升机悬停运送样本的一场戏中集中爆发。而在后续工作中,果断停航、善后处理等,体现了决策者的责任担当。生命无价,这些发自灵魂深处的光与热通过演员、舞台、灯光、音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动容。正如台词中所说:“一城人”是命,“一船人”也是命。

《生死24小时》让人惊艳的舞台效果,为本剧所呈现的史诗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舞美设计上,本剧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演员与媒体的互动,呈现出兼具写实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舞台表现。演出创新地加入了“冰屏”,增加了空间的移动和变换效果,也展现出天津作为现代化城市的科技感。此外,演出在呈现医护人员对邮轮上的游客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等大场面时采用“歌队”的样式,使整体线索清晰,强化了故事感。

“天津人艺是有传统的剧院,在历史上排演了许多紧扣时代脉搏的戏,这次也不例外。”导演钟海对记者说,“这次创作时间紧、任务重,4月底建组,70多人参与创作演出。大家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却倍感光荣。”饰演中医专家的路国奇说:“这次我饰演的角色是一位医生、一位老党员。面对疫情站在一线,责无旁贷。”饰演直升机驾驶员的王雅迪说:“我很荣幸在反映全民抗击疫情的作品中出演角色,这是一份荣誉。在演出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不同的职业,同一个时期,大家起到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全民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组图 话剧《生死24小时》的精彩瞬间。本报记者 庞剑摄

(王瑞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