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殷奇
开栏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既关乎稳定,又关乎发展。当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全力促进2020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从今天起,天津日报教育周刊联合市教育两委共同推出“谈就业创业”专栏,邀请多位教育专家、教师、学生分享自己的就业观点与就业故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复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更要帮助同学们理智看待疫情下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信心,稳定情绪,正视困难,接受挑战。
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同学们要对国家充满信心,既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还要看到“危”中有“机”,疫情中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远程网上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新机遇、新动能、新领域,同时还应看到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教育领域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所出台的一系列有力举措,比如国务院在颁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之后,在6月3日专门召开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视频会;天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高校毕业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同学们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知识,接受了系统培养,练就了一身“文武艺”,走向社会正是施展才华和验证自己水平的人生关键节点,要底气十足地去投递每一份简历,要信心满满地去迎接每一次面试,只要抓住每一个就业良机,就能实现尽早就业。
面对严峻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势,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同学们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择业和薪酬期望值。李克强总理说,“获得理想的职业、走到高的岗位往往也是从低层做起的。”对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磨炼意志,提高本领。因此,要塌下心来,从基层干起、从基础性岗位干起、从小微企业干起,使自己能够充分地接触社会、体会民生,在成长中不断加强知识的储备和素质的提升。同学们要常怀报国之志、强国之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业岗位和领域虽是个人的选择,但更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要积极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去,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部队军营中去,也要到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在一线工作中实现成长、报效祖国。近期,新疆、西藏公务员专招、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党务工作者,以及大家现在就可以参与的社区工作者招录等都陆续开始报名,这些领域都是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也是我们为祖国发展建功立业的最好机会。
就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次人生选择,过程充满挑战,机会稍纵即逝。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第一份职业抱以很高的期待,一味强调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在投递简历的时候挑挑拣拣、犹豫不决,或者一直等到对方谢绝回复以后再进行其他选择,很多潜在优质岗位就被错过了;有的同学毕业后既想去国企央企就职,又想尽量挑选薪金丰厚的外派岗位,患得患失、心无主见,这些都无形中缩小了自己的就业选择范围。同学们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想要在社会长久立足,必须要有一技之长,青年人刚入职要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丰富社会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成为一名“多面手”,才能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提倡先就业,再择业,把视野放宽,把眼光放长,主动应对形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补充知识和技能,逐步实现人岗相宜、人职匹配。
(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