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级降三级,究竟意味着什么?

做好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风险防范,落实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完善健康监测、疫情监测、病原监测等多维立体监测网络,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控制本土病例及社区传播。

解读|二级降三级,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天津日报    2020-06-09 11:38
来源: 天津日报
2020-06-09 11: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6日零时起,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已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应急响应级别又降一级,意味着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疫情总体平稳可控。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关注的“何时摘口罩”、“何时开放娱乐场所和大型活动”、“小区和农村下一步防控的方式”等问题,都随着我市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而有所变化。

从市防控指挥部获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原则,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市防控指挥部向全市提出如下要求:

科学调整,坚持三个常态化

(一)坚持防控机制常态化

1.坚持战时机制。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持续保持指挥部战时机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因时因势,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将疫情防控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2.压实四方责任。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促进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相融合,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健康管理的长效举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3.强化监测预判。市防控指挥部按照分区分级标准,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二)坚持工作管理常态化

1.加强医疗机构防控。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采取措施防止人员聚集。医疗机构要在合适位置设置过渡或缓冲病房。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医务人员防护,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测。

2.加强校园防控。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以科学精准防控实现全学段全面复学复课。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预判、预警、预防、预演机制,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加强校门、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管理,切实做到防输入、防突发、防松懈。进一步强化健康管理、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规范就医、通风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3.严格社区防控。撤除社区(村)因疫情增设阻断道路的物理隔离,适当开放小区卡口。继续实施社区出入口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不再进行体温检测。快递、外卖、家政、装修、搬家、房屋中介等生活服务业人员以及其他外来人员,持天津健康码“绿码”登记后可进入社区。有序开放社区(村)室内外体育健身及文化娱乐场所。构建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以及网格员、社区民警、物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楼门栋长、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防控力量,加强社区物业企业值守,规范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重点推动防控力量下沉老旧小区。加强防控数据下沉推送和重点人员动态排查,确保掌握本地居民和外地来津、境外来津、医学观察人员底数。做好健康宣传、环境卫生治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等工作。出现疫情的社区要严格密切接触者排查和隔离管理、终末消毒等工作,必要时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闭式管理等措施。

4.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作用,整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服务资源,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理性平和社会心态。重点关注患者、医学观察人员及其家属等人群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深入细致地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等社会服务。

(三)坚持社会防控常态化

1.科学佩戴口罩。继续落实《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坚持随身携带口罩,在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且无外来人员的室内会议及活动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不戴口罩。学校室内戴口罩,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参加校内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不戴口罩。幼儿因特殊生理特征,可不戴口罩。医疗机构、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医院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患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应随时佩戴口罩。相关措施将视情并经评估后动态调整。

2.加强健康管理。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用手接触眼口鼻,采用正确洗手方法,保持社交距离。

3.做好通风消毒。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庭常备体温计、一次性医用口罩、家用消毒用品。公共场所、机场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要落实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空调等通风系统使用应参照《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夏季空调通风系统使用指南》执行。全面实施垃圾科学分类处理。

分类指导,聚焦四个重点领域

(四)科学预判,聚焦重点地区。加强国内疫情风险研判,精准识别不同地区存在的疫情反弹风险,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动态调整重点地区来津人员健康管理政策和天津“健康码”赋码规则。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继续坚持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持有天津健康码“绿码”的离汉来津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进行二次核酸检测;未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津的,须进行核酸检测。强化重点地区来津人员报备、排查、监测、筛查制度,居民、旅馆住宿业经营者应主动监督报告。

(五)分类管理,聚焦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防控与常规监测工作相结合,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指导其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治。加强老城老区、城中村、城边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流动人员管理。

(六)精准施策,聚焦重点场所。

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复交通工具、公共服务场所正常运营。各类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要重点落实科学防护、体温检测、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防控工作,要科学调度高峰时段运力保障和发车间隔,有效控制交通工具中的人员密度,不得超载。在具备健全完善的卫生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下,持天津健康码“绿码”进入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馆、菜市场等生活场所和公园、旅游景区等户外场所,保持适宜的人员密度。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在严格体温检测、天津“健康码”查验、消毒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有序开放运动健身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和公园、旅游景区的室内场所。落实主办方主体责任,在严格体温检测、天津“健康码”查验、消毒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可举办各类一定规模必要的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等,尽量缩短活动时长,减少人员聚集。适时开放境内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中、高风险地区除外),暂不开放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

(七)风险防控,聚焦重点机构。

做好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风险防范,落实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得超出医疗许可服务范围对外服务。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与养老机构毗邻的,应按照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开展交叉感染评估,评估有风险的应采取必要控制措施。

严控境内反弹,实施四个精准落实

(八)全面落实“四早”原则。

完善健康监测、疫情监测、病原监测等多维立体监测网络,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控制本土病例及社区传播。充分发挥信息数据应用,彻查明确感染来源,严格密切接触者判定追踪。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控等措施,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公布防控区域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平战结合”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储备、征用、退出机制,动态调整隔离观察点规模。

(九)规范开展有效救治。

发热门诊对所有高度可疑或疑似病例进行单间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要及时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加强中医药及早深度介入。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做好出院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对符合出院条件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十)科学开展检验检测。

认真评估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分类分层“阶梯式”扩大检测。针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工作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实施“应检尽检”。针对其他社会人群鼓励“愿检尽检”。

(十一)推进数据信息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业务联防联动,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评估和决策管理能力。及时归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点人员等信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库共享,检测结果可在天津“健康码”相关服务动态查阅。持续完善并推广天津“健康码”应用,科学精准落实分色分类人员的健康管理,实现外省进津人员转码互认,“绿码”通行,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严防境外输入,做到三个无缝衔接

(十二)强化天津口岸入境人员管理。

继续实施入境人员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规范航空运输、水陆运输、口岸检疫、人员转运、定点隔离、诊疗救治、社区防控等全流程程序化管理,形成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铁桶般无缝管道式”闭环管理。重点强化感染防护、信息共享、形势研判,实现疫情防控及时规范处置,工作信息快速传递。

(十三)强化其他口岸入境人员管理。

依托大数据,做好其他口岸入境人员排查、人员追踪、信息推送等工作。压实各区防控主体责任,主动沟通联系其他口岸入境人员,规范接驳和管理举措,持续强化其他口岸入境中转来津人员管理。

(十四)精准抓好关键环节。

针对夏季天气特点,完善防控要求,高度关注转运接驳、集中隔离、人员防护、消毒管理、餐饮和垃圾处理等各环节。做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入境人员版的落地应用。因时因势精准制定外防政策,积极做好政策宣讲,有效引导舆论,营造“友谊、友好、友善,严格、严肃、严谨”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保障,落实四项基础支撑

(十五)强化资金物资保障。

各区防控指挥部要切实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统筹防疫物资供求关系,加强防疫物资生产、储备、调配等工作,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

(十六)强化医疗保障。

持续发挥医保基金保障作用,及时调整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临时性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加强防控重点药品采购监控工作,确保库存充足,供应稳定。落实长处方政策,对于需要定期复查、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医疗机构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将处方用量最长延长至12周。

(十七)提升检测能力。

逐步提升我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扩大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机构范围,鼓励支持医学检验实验室提供检测服务,定期对外公布,便于公众查找预约。做好质量控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十八)积极宣传引导。

健全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防控信息。明确宣传重点,有序推送科学防治措施及健康生活方式内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发挥媒体对疫情防控的监督作用。加强网络媒体信息监测,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现并回应舆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信力。强化对虚假信息甄别,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加强典型事迹宣传,引导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市防控指挥部将持续分析研判三级应急响应下各项防控措施效果,并根据疫情变化,经评估后按照适度、逐步、动态原则进行调整完善。市防控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依据三级应急响应下的防控措施,结合实际,做好相关技术指南修订完善的工作。

来源:天津日报

审核:王韶云

校对:陈 卓

编辑:施娇娇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