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语言服务的使命与担当

应急语言服务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7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场突发公共事件几乎停摆了社会的正常进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世界为之惊恐。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际,人们的生活,包括语言生活瞬间发生了一些变化,语言服务尤其是“应急语言服务”的话题成为语言学界的头等大事。

一般来说,应急语言服务是一种特殊领域、特殊用途的语言应用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生活。具体讲,应急语言服务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开展语言救援行动,包括中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残障人手语的急救翻译、救灾语言软件研发、灾情信息传播、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语言治疗与康复、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

此次疫情袭来,语言服务经受了一定的考验,一些语言团队的作用也受到了社会的赞誉。比如,以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为首的40余名专家组成了“战疫语言服务团”,日夜兼程研发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疫情防控外语通》,翻译了6种外语的新冠肺炎病毒治疗手册,建立了专业平行语料库和翻译库,还策划了病患康复者向疫区国写信的“语言抚慰计划”。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为国际医疗专家翻译来自前线各地的一手病例和疫情报告;中国翻译协会及时建立疫情权威外文发布机制;超过七成的语言服务企业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参与疫情抗击,提供语言服务。天津外国语大学的语言抗疫行动更是备受社会的关注:学校组织了线上笔译服务团队,完成了市里下达的200余篇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的外译工作;组建了现场志愿翻译突击队,先后前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集中隔离点及社区承担相关外籍人员的保障服务工作;制作并向全世界推出了由学生创作文本、学生翻译、学生配音的三集(涉及13个语种,共40个短片)系列微视频作品《中国人民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封信》《我们都是战士》《在一起》;录制了英、日、俄等28个语种的《入境人员健康提示》微视频;承担了芬兰语、乌克兰语等6种非通用语的《疫情防控外语通》翻译和录制工作等。

事实表明,应急外语服务为我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离开强有力的外语应急翻译服务,术语障碍、视听障碍、医学医疗专业外语翻译紧缺等问题会影响医患沟通等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会影响疫情防控信息的有效传播、防疫措施的广泛普及以及社会各界对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客观地讲,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还不是“自觉行动”,只是一种对“突然”之应对,对“急切”之应需,远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与大国的地位尚有差距。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应急语言能力从宏观上涉及国家应急语言规划的完善、国家应急语言能力的评估、国家应急语言资源的储备与调动等需要长远规划与建设的方面;从微观上可以涉及应急语言服务的行动预案、队伍组织、人才培养以及事后评估总结等方面。

加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对我国处理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件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这也正是编写本篇的目的所在。本篇收录了若干外语界专家在应急外语服务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它向我们启示了在应急外语服务领域更广更深的研究可能,近期部分成果将陆续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刊发,我们期待更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将在我国刚刚起步的应急外语服务研究推向深入。

【作者简介】:王铭玉,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