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发现甲骨文120周年暨“布雕常”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基地落成仪式在津举行

纪念发现甲骨文120周年暨“布雕常”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基地落成仪式在津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29 22: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7日上午,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承载梦想 契文流芳——甲骨文书法邀请展暨“布雕常”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基地落成仪式”在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景区的天津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举办,活动中进行了发现甲骨文120周年纪念邮品的首发活动以及“布雕常”非遗传承基地的成立仪式。市文联秘书长商移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毅峰、和平区五大道景区管委会主任王业明、天津甲骨学会会长朱彦民、原市艺术馆、文史馆馆长崔锦、市民协布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剑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及百余名甲骨文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千年文字会说话

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保留至今,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国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以来,一代代专家学者努力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契文流芳——纪念邮品现场签发

活动现场由天津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出资,由中国邮政天津公司出品的“契文流芳纪念王襄先生发现甲骨文120周年”为主题的邮折和首日封进行了现场揭牌与签字首发,邮折内涵个性化邮票一版,展现了甲骨文的精美与智慧。邮品封面“契文流芳”四个字的撰写者,著名书法家唐曼清女士现场为集邮和甲骨文书法爱好者进行了签字首发。

让文物活起来——甲骨文实物展

活动现场展览了近50余件甲骨文实物,每一件实物都讲述着从发现到保护至今的不寻常的故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甲骨学会会长朱彦民介绍,自发现甲骨文开始120年来,我国众多专家学者一直都在挖掘、保护和破译着着神秘的华夏文化瑰宝,目前已经破译了近1500个甲骨文文字,还有一部分发现了但没有被破译的文字,甲骨文的破译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最好的方式。

甲骨文实物展

民族文化传承——现场交流甲骨文书法

活动主办方举办了甲骨文书法邀请展,现场展示了百余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并邀请了天津五位甲骨文书法家现场为参加活动的甲骨文爱好者创作了书法作品,同时与在场的书法爱好者也进行了书法交流,五位甲骨文书法家分别是杨连山、邢牧、年刚华、马魏华和王联合。

甲骨文书法现场交流

“布雕常”非遗传承基地落户博物馆

我们熟悉的雕刻作品都是用瓷、木或石头等材料雕制而成,而中国布雕,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一绝”,是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工艺。这种布雕艺术是在布上面雕刻,利用布的纹理、花色、光感等与绘画的勾、染等技法通过与刻刀结合,创造出新的雕刻手法。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首创纺织品雕塑”、被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金奖……均是“布雕常”非遗项目传承人常诚亮眼的成绩。天津民间文艺家崔锦曾用“敢将十指夸针巧,欲与塑师争长短”评价常诚。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很欣赏常诚的艺术创作,并为其题字“布雕常”。“布雕常”非遗项目传承基地正式落户天津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更好的弘扬我们民族的工匠精神,这也是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社会责任。今后将会在基地联合更多的优秀非遗项目进行挖掘、研讨、保护、传承等多方面的综合工作。天津民协布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剑介绍说。(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布雕常”非遗传承基地揭牌

责任模式——私人博物馆运营之道

作为五大道景区内的私人博物馆与全国其他的私人博物馆一样,都有着面临博物馆运营的难题,单从经营角度看私人文化场馆的运营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文化和物质本身就是难以融合的两个话题,但是如果放大文化的概念,将浅显的商业模式转化为高一等级的责任模式,你就会发现有无数的商业机会。这次活动就是将文化和商业融合发展的一次尝试,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文化产品,既有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属性又有文化创意产品商业运营的经济属性,一举多得,博物馆应该挖掘他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自然也就会被社会所接受。天津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董事长张晓曙表示。

博物馆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