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构筑高质量承接平台”

天津市宝坻区“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构筑高质量承接平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27 09: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6日,宝坻区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宝坻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程彦介绍了,“宝坻区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构筑高质量承接平台”的有关情况。宝坻区委、区政府主动融入大势,厚积薄发,化潜在优势为显性优势,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载体平台建设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明显突破。区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回答媒体的提问。

刘程彦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宝坻作为区县城市被写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为京唐秦发展轴的重要节点,给宝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打造“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美好愿景。

五年来,宝坻区累计签约北京方向实体项目321个。今年以来落地北京方向实体项目22个,总投资69.1亿元;在谈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214.4亿元。其中,包括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国家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中信国安新能源等一批高质量平台和项目。通过融入协同发展,宝坻对外开放视野得以拓宽,理念得以提升,优势得以激发,发展方式得以转变,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承接载体建设加速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宝坻区政府联合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打造的产城融合平台,被纳入国家“2+4+46”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也是天津市“1+16”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围绕“智能制造中心”的定位,重点承接北京市辐射出来的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时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目前,科技城内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已有新松智能科技机器人研发生产等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另有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20个项目签约。

京津冀半小时交通圈

“高铁站前区科技服务承接平台”紧邻京唐城际铁路宝坻站,功能定位在“科技服务中心”,主要承接科技孵化,技术转移机构,智能经济转化基地,金融后台服务和高端商务会客会展等功能。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面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宝坻区与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唐山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打造“京东黄金走廊”的战略构想,探索依托京唐高铁,建立协同发展新模式,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从规划对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人才交流、营商环境等七个方面深化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宝坻区与通州区、唐山市已建立了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

交通路网体系更加畅通

宝坻区将加快推动京唐、京滨两条高铁建设。这两条高铁是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标志性工程。目前,两条高铁已进入了全面提速建设阶段。通车后,宝坻将一跃成为连接京、津、唐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仅需18分钟。

进一步提升完善路网功能,全力推进对外通道建设。在省级路网规划的基础上,宝坻区确定了“十横十纵”的路网体系,新增三条通往北京、河北的(玉香、通宁、林大)普通公路。预计到2020年末,宝坻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22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达到121公里,将极大提高宝坻在京唐秦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优势。

会上,宝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程彦介绍,宝坻区在承接环境和承接平台方面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宝坻区水系发达,大绿大美,生态资源禀赋优异,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生态优势,把宝坻建设成为“蓝绿交织,宜居宜业”的区域魅力节点城市。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让每一个在宝坻生活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干净整洁、便捷舒适、井然有序。同时,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在教育、医疗、消费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2020年,宝坻区将有23所新建、改扩建的现代化中小学校投入使用,教育资源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宝坻区还将加快推进人民医院、疾控中心迁建工作,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消费服务方面,将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引进全国知名的购物休闲品牌和大型综合体进驻宝坻,提升消费服务的品质感,让大家足不出宝坻,就能够享受优质的服务。随着宝坻区城市品质的提升,承接环境一定能够进一步改善,在宝坻生活工作就能够更加的舒心、舒适。

加快推进重点承接平台建设

宝坻区将下大力量,重点打造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和京唐高铁宝坻站前区2个承接平台。其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要进一步加快完善配套建设,促进设计咨询、金融服务等生产要素集聚,通过高水平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对北京项目和人才的吸引力。京唐高铁宝坻站前区要重点打造承接科创产业的平台,发挥纽带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能将北京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快速高效的转化为商业产品,逐步打造京津冀地区创新转化的重要战略支点。让两个平台切实发挥承载作用,让好的项目能够引进来、接得住。(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