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志不仅是为民服务的好方法,更是一种真情检验

一篇民情日志文字不多,却能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充分了解民心民意。在当下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际,我们要向高标准看齐,在实干担当中发力,书写出更多暖心的民情日志,留下更多充满真情的时代见证。

民情日志不仅是为民服务的好方法,更是一种真情检验

来源: 津云
2019-12-11 15: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经过与供热站的多次协商,我们初步商定了几种方案,征得楼内其他住户的同意,今天施工队单独将孙爷爷家的管道进行了改造……”“在配合燃气部门做好入户管道检查中发现,大家在用水、用电、用火方面有一些误区,我们社区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居民来学习居家安全知识。”近日,我市一官方微信公众号“晒”出许多社区工作者的民情日志。从一篇篇解决实际问题、充满温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党员干部浓烈的为民情怀。

一篇民情日志文字不多,却能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充分了解民心民意。它不是简单的工作罗列,而是记录百姓所思所想所盼。与群众距离的远近,决定了观察和思考的深入程度。只有下沉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而精准定位需求,找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挖根源、找对策奠定基础,最终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一篇民情日志,也能检验党员干部对群众是否有感情。照顾生病的高龄独居老人、为身有残疾的居民跑手续办理低保金、解决困扰社区许久的环境脏乱难题……党员干部进楼入户,在主动服务中纾难解困,体现的是公仆、勤务员的角色意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上,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是党员干部不能含糊的选择。坚持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才能实现与百姓“同频共振”,对他们的苦乐感同身受,对他们的呼声做出有力回应,从而和群众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血肉联系。

对群众的情感是否真挚、朴素,不靠豪言壮语来体现,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去衡量。记录民情日志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所在。党员干部要把观察与思考落实到行动上,让反馈掷地有声、抓铁有痕,用实实在在的效果,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党员干部应该从优秀的民情日志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进一步加深理解“为人民服务”时代内涵,结合自身工作寻找突破点,改进方式方法,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之中不断增强本领,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在当下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际,我们要向高标准看齐,在实干担当中发力,书写出更多暖心的民情日志,留下更多充满真情的时代见证。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