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炮台文物价值传播暨遗址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学术会议召开

大沽口炮台文物价值传播暨遗址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学术会议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24 12: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坚定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以馆藏文物“大沽铁钟”作为天津市唯一展品入展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为契机,由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承办的大沽口炮台文物价值传播暨遗址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学术会议11月24日在滨海新区召开。

国内文博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科学领域嘉宾以及高校、部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知名专家学者等50余人参会,大家围绕文物价值传播、文化遗址保护及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等相关议题探讨交流、形成共识,取得诸多建设性成果。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军事专家曹卫东,秦始皇陵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田静等做了主旨发言,阐释了在新时代、新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大沽口炮台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指导文物价值传播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开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的独特作用。

会上,宣讲员为嘉宾声情并茂讲述“大沽铁钟”的回家之路。大沽铁钟于1900年被英军掠走,漂泊英国100余年,于2005年重归故里。值得一提的是,承办方还联系到当年促成大沽铁钟回归的关键人物——马可·刘易斯,通过视频采访,马可重新回顾了大沽铁钟的回归历程,并表达了未来加强文化交流交往的意愿。

与会嘉宾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镇馆之宝“大沽铁钟”入展国家博物馆展览为契机,重新审视了文物价值传播与遗址发展的关联性,共同探讨了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助力天津和滨海新区构筑文化高地,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彰显爱国主义的时代意义,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会议期间,该馆与南开大学共建的“红色文化育人社会实践基地”、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旨在借力高校学术和人才优势,为更好发挥博物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社会文化阵地的职能提供智力支持、拓展创新空间,实现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大沽口炮台研究纪事》《海上国门——讲给孩子们的历史绘本故事》两书首发式,启动“印记·沽口”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青少年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活动,推出“口袋博物馆”VR体验、“炮小威”“沽小妹”卡通形象等特色文创产品。(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