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王晓霞:坚定制度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持人:请您解读一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主持人: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请您谈一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王晓霞:坚定制度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北方网    2019-11-08 15:20
来源: 北方网
2019-11-08 15: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王晓霞教授 解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为了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和力量。津云新媒体与天津市社科联联合推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家访谈节目。今天,节目邀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王晓霞教授围绕“坚定制度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们解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主持人: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会。全会提出了重大思想观点,做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与重大工作部署。全会总结了新中国建立70年来取得的制度成就。请您谈一谈这些成就意味着什么。

王晓霞:在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同时,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构成。这两个第一次,实际上是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未来发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也开辟了“中国治理”的新境界。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决定》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全国一盘棋、各民族一律平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13个方面,对中国的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高度概括。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奠定了我们制度自信的基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决定》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推动近十四亿人口进步和发展、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三个是”的高度概括,充分表明了我们的制度自信。

正是这些显著优势是过去70年中国取得璀璨成就的制度基础,更是未来中华民族腾飞的坚强的制度保障,令人鼓舞,信心十足。

这些显著优势也是我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王晓霞教授做客《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系统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其中国家治理的关键是什么?在整体的制度体系中还有哪些亮点?

王晓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备系统中,尤其突出了党的领导。中国制度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中包括了13个体系或制度,涵盖了“五位一体”以及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排在了第一位,而且在其他每一个体系或制度中也都强调了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6个制度构成。这几个方面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决定》关于其他12个体系或制度也有许多亮点与新的提法、新的概括。

如,在政府治理体系中,提出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强调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毫不动摇”;

在先进文化的制度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在民生保障制度中,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我国在即将完成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情况下,我们党对相对贫困的一个重要考量),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并将原来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加了“民主协商”与“科技支撑”。等等。

我市在各项改革中,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例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天津八条》《民营经济十九条》《“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特别是《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9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全市营商环境得到积极改善,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天津多项评价维度排名居前,政务环境评价排名第三,金融服务评价排名第四,并最终入围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单。今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其中,也有天津的贡献。

再如,我市出台了《深化街道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学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实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方案》等,不断推进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持人:请您解读一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王晓霞: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是全球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近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决定》指明了中国治理的方向与路径,使“中国治理”达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党一直思考与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契合。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系统完备的制度基础,可以说是开创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决定》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既有理论新概括,强调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互衔接;又有实践的新要求,体现出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两者不能分开。习近平总书记讲,“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主持人: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请您谈一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王晓霞:《决定》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确定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总体目标有三个:到我们党成立100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其实,十九大已经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放在未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考量,提出在2035年“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改革总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

这次全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三个阶段目标,其中确定了近期目标: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远期目标: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实现”到“全面实现”不仅提出了量的标准,更提出了“质”的标准。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王晓霞教授访谈主题:坚定制度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持人:《决定》对制度执行者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王晓霞:《决定》对制度的践行者——各级干部提出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各级干部的制度意识、制度权威、制度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影响全社会都能够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各级管理者提出,“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广大干部要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持人:《决定》从不同方面谈到了“人民”二字。请您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王晓霞:确实,《决定》中多次提到“人民”,可见,《决定》坚持人民性,进一步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

一是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提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彰显了人民性;

二是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强调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更加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三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提出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四是在政府治理体系中,强调国家行政管理承担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五是在先进文化的制度中,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六是在民生保障制度中,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尤其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健全各项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七是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提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始终贯彻于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之中,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亲临天津视察,对天津工作提出“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要求。“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与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高度契合。在天津改革发展中,要将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纳入践行“三个着力”中,不断攻坚克难,推动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更高的水平。(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孙畅)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