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为绿色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近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发力,不断加大对绿色健康产业项目的培育、引进和建设力度,以“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资本赋能”三驾马车驱动绿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研发驱动产品出海
近期,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收到来自德国、埃塞俄比亚、伊朗、希腊等国家发来的订单。其研发生产的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检测产品,凭借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操作简便、检测快等优势,远销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80多个国家,取得102项CE(欧盟安全合格)认证。今年前三季度,企业核心产品的海外销量同比增长29.8%。
11月3日,丹娜生物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近三年来侵袭性真菌体外诊断行业首家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在生态城管委会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建立了天津市侵袭性真菌病精准诊断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为病原微生物精准诊断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生态城管委会还联合北塘海关、河西海关为企业打通核心产品原材料进口通道,让企业心无旁骛搞研发,抓生产。丹娜生物已主持国家和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20余项,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79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1件。从科技小巨人到独角兽,再到上市企业,丹娜生物的每一步跃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创新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在厚植本土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生态城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吸引创新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落户。今年6月,国炬科技、博雅干细胞、龙晟生物等6家企业在生态城生物医药产业园投产,另有大秦医疗、杏德堂医疗、神龙本草研究院等12个优质项目落户园区。
天津大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精准聚焦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缺装备、少数据”的产业短板,自主研发的数字影像测量多光谱成像系列显微镜和系列扫描仪,填补了国内在多光谱中药微观解析装备领域的空白,弥补了产业链上游基础研究工具不足的短板,从源头解决行业依赖经验的痛点。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细胞科技分公司在细胞处理、存储等方面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可提供个性化细胞治疗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创新贯穿细胞存储全流程。天津龙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重组、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生化诊断的研发领域有多项突破。企业自主研发的石油污染、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产品,可实现百吨级土壤修复菌剂量产;抗原抗体原料纯度超99.5%,覆盖传染病、肿瘤等多领域,成本较进口降低40%以上;动物诊断试剂打破国际垄断,检测准确率达99.7%,成本较进口降低30%以上。
绿色健康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是产业发展最大的驱动力。生态城生物医药产业园搭建了政务、金融、人力资源、创新孵化、市场推广和物管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可为企业办理工商注册、投资建厂、产品申报、人才服务、税务登记、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满足企业研发、孵化、中试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需求。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吸引近50家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创新资源持续汇集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近日,杰科(天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创新药物,正式进入Ib期临床试验阶段。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瘤类型,术后易复发,且复发后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杰科生物基于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天然具备的肿瘤靶向特性,对其关键元件进行改造,创新性提供了一种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该药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据了解,杰科生物拥有多元化的核心技术平台,其研发管线覆盖单抗、双抗、ADC、融合蛋白、溶瘤病毒等多个方向,在研创新药物达二十余种。
目前,生态城已聚集了近200家生命大健康企业,涵盖生物药品研发、医疗器械生产、中医药设备仪器、合成生物制品研发、医养综合开发、医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随着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业布局逐步扩张,资金支持至关重要。为减轻企业快速发展进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生态城与海河产业基金、凯莱英医药集团共同建立总体规模均为7亿元的两期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下一步,生态城将充分发挥“3+3+N”特色产业优势,引导企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及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风险,形成量大面广分布式的科技创新矩阵带,为绿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建设赋能。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陈祎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