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铁梁”空中精准对接,兴港高速首座跨铁转体桥成功转体

万吨“铁梁”空中精准对接,兴港高速首座跨铁转体桥成功转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20: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2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6日上午,随着两个分别重达 1.4 万吨的“铁梁”在空中实现精准“转身”,由滨海建投集团所属天津滨海建投基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海建投基建公司)建设、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代建、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兴港高速跨津山铁路双转体连续梁成功完成转体,标志着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交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为早日实现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兴港高速工程主线起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连接处,止于天津港港区内海铁大道,全长约 21.3 公里,设计时速 80 公里。其中,上跨津山铁路转体桥采用双转体连续梁,左右幅同步顺时针旋转,转体桥全长 130 米、宽 26.65 米。

“转体精度直接决定工程成败,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毫米级别。”中铁十八局兴港高速项目总工程师陈士达介绍,施工团队为此创新推行 “毫米级”管控标准:先通过 10 度 “热身” 试转验证设备精度,再分阶段推进正式转体,全程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最终将各部位高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不足一枚硬币的厚度。此外,作为转体“心脏”的转体支座安装,则采用两套四台 YCK-5000 型液压千斤顶组成 “动力引擎”,搭配同步自动连续牵引系统形成水平旋转力偶,通过拽拉钢绞线驱动梁体平稳转动,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可控。

跨铁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领域的 “硬骨头”,既要保障施工进度,又需确保铁路正常运营。为此,天津市交通运输委、滨海新区、滨海建投集团等多方联动,专门组建专项协调小组,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协同联动机制。“手续办理是关键前置环节,我们与铁路方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从手续审批到施工方案优化全程跟踪对接,为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滨海建投基建公司董事长李志伟表示,正是高效的协调配合,让此次转体施工在 70 分钟的铁路 “天窗期”内圆满完成,实现施工与铁路运营 “零冲突”。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交通项目,兴港高速建成后将构建起天津港与内陆腹地的快速货运通道,货物运输时间预计缩短 30% 以上,年疏运能力提升至 1.2 亿吨,有效缓解天津港集疏运压力,助力打造 “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编辑:闫东洁)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