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天津举办自贸港专场新闻发布会 深化琼津联动 共拓开放新局

海南在天津举办自贸港专场新闻发布会 深化琼津联动 共拓开放新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4: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4: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1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天津举办。发布会上,海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系统地介绍海南“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和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情况,并围绕自贸港政策、产业发展、扩大开放、琼津区域合作等热点答记者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产业体系越来越优,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王斌在发布会上,用“一个标志跨越、四个显著突破、五个明显成效”来概括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成效。

“海南自贸港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关键领域的政策文件均已落地实施。”王斌重点介绍了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准备工作:目前,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的基础设施及查验设施设备基本完备,封关运作软硬件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个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先后出台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开放程度位居全国最高,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实施范围也已扩大至全岛。

一组数据直观地展现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达270.6亿元,累计减免税款50.9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15%个人所得税累计减免税额191.6亿元,15%企业所得税累计减免税额361.29亿元。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海南“向数图强”的核心方向,数据跨境流动优势成为记者提问焦点。王斌在发布会上回应:“海南积极推进‘向数图强’,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蓬勃发展的成效,数字经济年产值已超1000亿元,主要是因为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有机制建设、法律政策、数据跨境服务三大保障和通信基础设施、先行先试两大优势。”

在发布会上,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海口海关、天津市商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政策红利、扩大开放、产业发展、税制建设、琼津合作情况等备受关注。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据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介绍:目前,封关运作整体进展顺利,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全岛封关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封关硬件设施设备全面建成,封关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成型,封关重点任务接近收尾,30项封关重点任务中均已完成或按要求持续推进落实;开展封关运作“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大样本、实战化”压力测试,已按照“二线口岸”试运行、封关政策全流程实单测试运行等5个分领域开展多轮次测试演练。“11月18日,我们正式启动全岛封关开展合成演练和7×24小时热运行,全面检验和提升各部门快速反应、联合作战等大协同能力,确保平稳有序过渡到12月18日正式封关的真实状态。”王奉利说。

琼津联动合作是本次发布会的重要议题,两地过往合作成果与未来协同方向成为发布会上的关注重点。去年,天津自贸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签订了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明确24项联动合作事项,在港航物流、文旅、海关监管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我们将紧扣合作事项,深化海洋经济、大健康产业、绿色低碳等领域合作,根据两地发展需求动态更新合作内容,实现‘成熟一项、落地一项’,推动琼津合作向纵深发展。”王奉利说,下一步,双方将聚焦封关政策机遇,在零关税商品应用、产业链互补等领域突破。

谈及琼津未来协同发展,出席发布会的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亚刚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将与海南自贸港持续深化资源共享、强化优势互补、推进各领域联动,围绕海洋装备制造、文旅、医疗、港口、航空航天、服务业、绿色低碳等多个方面,协同开展更多具备较高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和改革试点,努力在两地培育形成辐射带动力突出、国际竞争优势显著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携手共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网络。

税收政策红利中,企业最直接受益的内容成为现场焦点。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周正回应:“封关后企业获利最直接的是‘零关税’与‘低税率’政策。‘零关税’商品从1900多个增至6637个,不仅免进口关税,还免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进口设备为例,企业可节约约20%税收成本;‘低税率’政策中,企业所得税15%覆盖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超1100个鼓励类产业,个人所得税15%不限行业,旅游业等领域企业还可享境外投资所得免税,政策可叠加享受。”

特殊的税制安排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随着封关临近,社会各界对税收政策升级情况高度关注。对此,周正详细解读:“目前已有18项自贸港税收政策落地,包括3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双15%’所得税等14项早期收获政策,以及博鳌乐城药械‘零关税’等4项增量政策。”

封关后,原有“零关税”政策将转为负面清单管理,实施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和货物流通税收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也将优化,税收政策整合为“13+4”项。“这17项政策中,10项‘零关税’政策覆盖税目比例从21%提升至74%,涵盖几乎所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叠加2项增值税退税、1项离岸贸易印花税政策及4项所得税政策,形成系统性税收支撑。”周正进一步介绍,这些政策具有稳定性、特殊性、系统性、渐进性,将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释放红利。

现代服务业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枝平介绍:2018年至2024年海南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速达9%,超同期GDP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达3515.9亿元,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完善。“我们构建了以跨境贸易和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金融政策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飞机和船舶融资租赁等金融政策逐一落地,让全球资金在海南自由流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李枝平还说,“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高形态,正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率先探索和对接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发挥好海南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和独特作用。”

旅游业作为海南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结合海南“五向图强”战略的发展路径,同样受到记者关注。

“海南旅游业将紧扣‘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战略,推动从‘物理扩容’向‘能级跃升’转变。”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王忠云介绍,其中,“向海图强”聚焦国际邮轮航线、深海潜水等产品,推动“观光看海”转“深度玩海”;“向天图强”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航天主题项目,开拓“太空旅游”;“向绿图强”围绕两条环岛旅游公路布局度假酒店、露营地等,转化生态优势;还将围绕“向数图强”发展智慧旅游,围绕“向种图强”推动农文旅融合。

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将建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管理政策制度。海口海关二级巡视员何斌介绍说,将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总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秉持“智慧、信用、顺势、协同”理念,持续打造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智慧监管体系,确保封关运作平稳运行。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王楠忆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