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路上的“温暖守护”

迁徙路上的“温暖守护”

来源:新华网    2025-11-20 17:02
来源: 新华网
2025-11-20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天津11月20日电(记者徐思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冬日的晨光洒满七里海湿地的芦苇荡,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划破了湿地的宁静。13只经过精心照料的候鸟们被放飞,重返蓝天的怀抱。

“今年1月,这些候鸟被热心市民发现受伤,其中有几只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经过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救护、康复饲养和野化训练后,身体已经恢复,达到放归标准。”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洋欣慰地说。不远处的水边,工作人员将一筐筐鲫鱼送入湿地水中,为陆续抵达的迁徙候鸟提供能量补给。

11月19日,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救助的候鸟被放飞。新华社发

近日,天津在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举行“生态天津 飞羽之约”野生动物宣传月专项活动,通过放飞候鸟、增殖放流等举措,以实际行动守护迁徙的“远客”。

目前,天津已进入秋冬季候鸟迁徙高峰期。在七里海湿地,东方白鹳等候鸟在10月初率先“报到”,比去年提前了近10天,单日观测到东方白鹳最大值2300余只、白琵鹭3200余只、花脸鸭5万余只。

候鸟的“提前赴约”与“流连忘返”,是当地生态持续向好的直接体现。近年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水源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成为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

“通过放流、营造浅滩等科学有效措施给候鸟补充食物、增加体能、提供可栖息可休息的环境。”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兆睿指着远处介绍。与此同时,该湿地管委会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的巡护体系,结合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科学保障鸟类安全。

今年迁徙季,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候鸟。新华社发

如今,除了七里海湿地,北大港、团泊、大黄堡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也都成为候鸟乐园,据监测,天津全市秋冬迁徙季迁徙候鸟将超百万只。越来越多“远客”到来的背后,是天津织密的候鸟保护网。

“我们从科技巡护、联合执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发力,全力为候鸟保驾护航。”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湿地野保处处长教效同表示,迁徙季以来,各保护区已加密巡护频次,强化监测,为迁徙候鸟营造良好稳定的栖息环境。

夕阳西下,湿地水面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在霞光中盘旋。“我们将持续动态优化保护举措,让天津真正成为候鸟迁徙路上的‘温馨家园’。”教效同说。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