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网天津电力公司介绍,今年天津的绿电交易量达1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5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4万吨,等同于7.67亿棵树一整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之相应减少的还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形式。根据发电方式的不同,电可以分为火电和绿电。火电是利用煤、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而转化的,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绿电通常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生产的电力,在发电的过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者趋近于零。
2021年全国绿电市场启动后,国网天津电力探索打造与天津能源特点相匹配的市场交易模式,促进绿电市场健康发展。配合出台的《天津绿电交易工作方案》,2023年,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实现绿电交易按月连续开市运营。
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悦介绍:“天津的绿电主要由风电、光伏等构成。随着这几年天津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域内的绿电供应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今年的新能源企业绿电供应量达到了50亿千瓦时。也是从今年开始,甘肃、西藏、青海、黑龙江等地也在为天津供应绿电,域外绿电供应量为126亿千瓦时。目前企业和居民均可申请购买和使用绿电。绿电的价格会随着供应等因素浮动,随着用量的增加,价格就会降低,今年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在域外采买的绿电量较大,价格上低于常规的企业用电,为天津所有绿电用户节省了3.2亿元的能源开支。”这一成功实践,正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第七项目标的直接呼应——“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去年6月,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国网天津电力公司揭牌。该中心搭建绿电绿证交易平台,对接需求,促进绿电消费,助力能源绿色转型。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凭证,作为绿色电力环境价值的唯一凭证,有效期为2年。
江悦补充道:“绿电具有电能量价值和绿色权益价值。使用绿电代表着履行了社会责任,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而这一凭证就是绿证。”
今年上合峰会期间,在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的协助下,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方与天津本地新能源企业完成绿电交易,达成交易电量100万千瓦时,实现会议期间全部活动场馆的100%绿色电力供应,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320吨,减排二氧化碳800吨,这也是上合组织峰会首次实现场馆全绿电供应。
部分外资外贸企业也是通过绿电交易实现了百分百的绿电供应,其中参与绿电交易的包括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去年,丹佛斯位于天津的工厂年用电量达4500万千瓦时,通过采用绿色电力减少了2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同时丹佛斯签署了天津市首个绿电中长期协议合同,为期10年,总电量达8亿千瓦时,每年可为丹佛斯全球贡献7%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这不仅是丹佛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里程碑。”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明雷说,“我们希望能打造一条高端能效设备产业链的绿色典型示范,在更多行业进行推广复制,实现绿电规模化、产业化推广。”
此外,国网天津电力公司还与天津市合作,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天津电力双碳中心,为实现节能减排、最大化绿色能源价值,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远程可视化监测与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优化能耗结构,节能效率超10%,预计年节电达10万千瓦时。中铁建工集团天津电力双碳中心项目负责人高军介绍:“通过结合新能源等节能系统,较传统施工,将建筑总能耗降低近75%,成功打造出天津电力双碳中心项目,这一绿色、低碳、智慧、现代的绿色环保建筑标杆。”
双碳中心在2023年6月正式启用,集碳减排服务、碳资产运营、碳排放交易、碳评估认证、碳技术研究五大功能于一体,为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三大类主体提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双碳”综合服务。
“我们与天津港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规划着零碳码头的目标。”天津电力双碳公司总经理单大鹏表示。
在东疆港区,双碳公司通过经济测算,建议港区在四绳轮胎吊装设备上加装融合视觉人工智能、3D激光扫描和北斗定位技术的装置传感器。改造后,港区能源控制中心不仅能直观呈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能耗等10余项核心数据,还可通过智能分析自动推送能耗预警与优化建议。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投用后,港区综合作业效率显著提高,突破每小时20个吊装作业循环,设备能耗降低20%以上。
今年4月以来,在国网天津电力的助力下,通过设备更新、碳排放水平及特征分析核算,东疆港区码头运输的出口货物碳排放降低10%以上。“我们在绿电供应、用能设备绿色转型环节上已做到近零排放。从东疆港区运往欧洲市场的货物,绿色环保规范水平有效提升,在环保要求较高的欧洲备受青睐。”天津港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汪宝说。
展望未来,单大鹏进一步介绍了绿色发展方向:“天津双碳公司将主动应对全球绿色转型趋势,积极参与绿色能源国际组织发展及推广工作,支撑绿色智慧供应链建设,助力公司和电网绿色低碳转型并推动行业企业的国际合作。”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吴萌 陈祎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