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者转写出版《道德经》最早外文译本《中国书道德经翻译成拉丁语:〈道德经〉的最早翻译的转写本》南开发布

南开学者转写出版《道德经》最早外文译本《中国书道德经翻译成拉丁语:〈道德经〉的最早翻译的转写本》南开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2 14:4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2 14: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道德经》是外译最多的中国典籍。学界普遍认为,《道德经》传入西方始于来华传教士,他们最早尝试将其译成拉丁文。然而,最早的拉丁文《道德经》译本长期深藏在大英图书馆之中,鲜为人知。历经三百余年,这部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已知最早的《道德经》外文译本被南开学者转写出版。

11月11日上午,《中国书道德经翻译成拉丁语:〈道德经〉的最早翻译的转写本》(Liber Sinicus Táo Tě Kīm inscriptus, in Latinum idioma Versus: The First Translation of the Daodejing in Transcription)在南开大学哲学院发布。该书由南开大学“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Misha Tadd)与青年古典学家张晓媛(Xiaoyuan Zhang)合作完成,德国利特出版社(Lit-Verlag)出版,为“全球老学”研究、特别是早期《道德经》全球翻译与传播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中国书道德经翻译成拉丁语:道德经的最早翻译的转写本》以十八世纪初耶稣会索隐派传教士所作的拉丁文《道德经》手稿为研究对象,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道德经》外文全译本。手稿原件收藏于大英图书馆,共245页,内容包括完整译文、行间注释和旁注。手稿不仅借鉴了中国注释传统,其中部分注释还将中国传统注本的原文内容译为拉丁语,论证十分严谨。这部手稿曾沉睡了三百年,其转写本的出版,标志着最早的《道德经》外文译本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不仅填补了《道德经》在西方翻译、传播的研究空白,为研究“东学西渐”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理解十八世纪早期西方世界如何以拉丁语阅读与阐释《道德经》提供了独特视角。

发布会现场,邰谧侠介绍了新书的主要内容与出版过程。2017年,为找寻《道德经》拉丁文译本,他赴伦敦大英图书馆考察,发现手稿的部分内容被装订遮蔽。经专家修复,直到2022年才获得手稿的完整扫描件。由于原件年代久远、字迹模糊,转写工作异常艰辛。他花费半年时间逐字转写、比对、注释,经张晓媛校对,在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欧洲大学出版社编辑吴漠汀(Martin Woesler)协助下,最终由德国利特出版社(Lit-Verlag)推出,为“汉学文库”(Bibliotheca Sinica)丛书首卷。

“时隔300多年,这部最早的《道德经》拉丁文全译本出版面世,实属不易。也正是在寻访《道德经》译本的过程中,我萌生了‘全球老学’这一学术概念。”邰谧侠说,这部由18世纪初传教士翻译的《道德经》手稿,呈现出《道德经》全球化的早期历程,象征着“传统老学”转向“全球老学”的重要转折——即从中国古典哲学的本土诠释,走向全球多元视野下的思想交流。希望通过这本书带动更多“全球老学”的研究,让《道德经》更多语种的译本迎来属于它们的时刻。

据邰谧侠研究,《道德经》译本涵盖97种语言、至少有2052个版本。此次出版的《道德经》拉丁语译本被视为这一浩繁体系的“根系”之一,反映出早期西方传教士如何在基督教神学框架内理解道家思想,并将其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相互参照,从而开启了一种跨文化的《道德经》阐释传统。

著名道家思想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从事道家学术研究的经历。他从邰谧侠此前出版的《〈老子〉译本总目:全球老学要览》讲起,认为道家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其现代阐释与全球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新书的出版,进一步拓展了对《道德经》译介史的认识,对研究中国哲学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耶道对话”研究的文献空白,对理解十八世纪早期中西思想交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南开大学“全球老学”研究中心继续深化研究,推动更多《道德经》早期译本的整理与出版,为全球哲学思想史研究贡献力量。

哈佛大学讲席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罗柏松(James Robson)在视频发言中表示,这一拉丁文译本开启了《道德经》向西方世界传播的大门,此次新书出版让这一珍贵文献得以重新面世,为学界研究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将帮助和激励更多学者继续探索《道德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开、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陈霞、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辛红娟线下发言,吴漠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教授柯修文线上发言,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副教授魏伶珈以视频形式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书填补了《道德经》西传谱系中的空白,折射出18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开大学哲学院负责人、部分师生代表一同参加新书发布会。

据了解,2023年,在陈鼓应教授倡议下,南开大学成立“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从全球视野出发研究《道德经》及其传播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新书的出版,是该中心推动《道德经》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标志着“全球老学”研究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刘源清 通讯员:高雨桐 黄晓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