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主任胡学春、市城市管理委供热管理处处长李文彩、市城市管理委市容景观管理处处长李慕华、市城市管理委园林绿化建设处处长曹勇、市城市管理委燃气管理处处长张威出席,介绍“十四五”时期天津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胡学春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们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做强“硬设施”,着力做优“软服务”,内外兼修提升城市颜值气质,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数智赋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城市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第一,着力破解急难愁盼,美好生活更加可感可及。五年来,我们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努力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十四五”期间,新建提升柳林公园、设计公园等13座城市公园和275个口袋公园,新增城市绿道超过200公里,开放共享绿地资源176.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近56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0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突破10㎡/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逐步成为现实;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1万个,全市小汽车泊位数量增长至303万个,“停车难”问题进一步缓解;新建、提升改造环卫公厕308座,协调社会公厕对外开放1416座;改造供热老旧管网2281公里、居民户内设施“冬病夏治”提升改造4.5万余户,群众诉求得到有效满足;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重要节点景观提升,优化夜景灯光布局,“海河之夜”成为城市新名片。
第二,聚焦补齐短板弱项,城市功能更加系统完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满足功能为优先、提升品质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硬件”提升和“软件”提效,兼顾城市“面子”和“里子”,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十四五”期间,完成106条道路、248座桥梁维修,面积达592.5万平方米,道桥设施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新建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8座,新增处理能力1700吨/日;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3座,建筑垃圾、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实施路灯“1001工程”,减少城市照明“暗点”“盲区”,市民夜间出行更安全、更舒心。
第三,注重做足科技文章,服务效能更加便捷高效。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注重科技赋能,丰富应用场景,让城市更聪明智慧、便捷高效。“十四五”期间,全面构建智慧城管顶层架构,着力打造适应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城市管理各行业数据,实现指挥调度“一体联动”;拓展应用场景,打造供热、燃气、停车、环卫等9大行业应用场景,实现城市体征“一屏统观”;推动保障安全,建成智慧道桥、智慧燃气、夜景灯光总控中心等平台,提高对城市运行风险隐患的感知和识别能力,使各类问题发现更早、处置效率更高,防患于未然。
第四,强化韧性安全建设,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平稳。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城市运行底线,全力推动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设。“十四五”期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持续开展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启动燃气安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改造燃气老旧管网2625公里,完成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608万户(完成率99.5%),燃气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建立供热、燃气、城市道桥等5支市级应急队伍,真正做到“平时”有条不紊,“战时”反应迅速,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韧性。
我们也深深感到,城市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还有差距和不足,推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编辑: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