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思政课遇上传统文化 千年古琴弦歌在天津城建大学余音绕梁

当大思政课遇上传统文化 千年古琴弦歌在天津城建大学余音绕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6 15: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6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雅韵悠扬,诗意画卷。10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古琴)弦歌大会在天津城建大学隆重举行,300余名全国古琴名家与展演人员齐聚一堂,为近学校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当千年弦歌遇见青春校园,琴音与吟唱交织出穿越时空的意境,让师生们在艺术的熏陶中,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魅力。活动现场反响热烈,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生动上演。

开幕式上,天津城建大学党委书记史庆伟表示,学校认真落实“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积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构建文化育人新格局。他勉励青年学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学习、铸入成长底色,为传承文化根脉、书写以文润城新篇章献青春力量。

本届弦歌大会内容丰富多彩,荟萃学术思辨与艺术展演。活动涵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薄克礼教授琴歌打谱与创作音乐会,中国古琴弦歌大会展演和中国古琴弦歌名家名曲音乐会等弦歌音乐展演,集中展现了古琴弦歌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在学术交流会上,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徐君跃,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戴茹,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林蔚丽,溧阳市文联副主席、青年古琴演奏家葛亚东,淄博国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收藏家陈旭,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吴叶,以及天津城建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主任薄克礼教授七位专家学者围绕“弦歌不辍 以文润城 多彩天津”主题,从古琴弦歌艺术流派、发展现状、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研究等方面分享独到见解和心得体会,碰撞思想火花。

大会精心呈现的三场弦歌音乐展演,如同一系列流动的、可视、可听、可感的文化磁场,为师生打造了一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薄克礼教授琴歌打谱与创作音乐会尽显学术深度与创新精神,中国古琴弦歌大会展演汇聚四方风采,名家名曲音乐会则云集顶尖水准。百余名展演人员倾情演绎,琴声或苍劲低沉,或清越悠扬;歌声抑扬顿挫,吟唱千年诗章。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鲜活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熏陶。艺术家们不仅以声传文,再现千年礼乐文明的庄重典雅;更是以美启智,于音韵和谐里激发无限想象。这座“有声”的桥梁,使师生在艺术的沉醉中,直观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演出虽已落幕,但传统文化的回响与师生的热情却在校园中持续激荡。许多同学仍沉浸在悠远的琴韵弦歌中,直呼演出“太震撼了!”“这样有营养、有魅力的传统文化活动,希望今后能多来一些!”纷纷表示这场高水平的音乐会让他们得以“零距离”感受古琴的深沉底蕴与弦歌的典雅风韵,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学体验与深刻的“文化寻根”。

“弦歌大会赓续四载,本届在我校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天津城建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主任薄克礼介绍到,“我们要让古老的弦歌艺术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据悉,天津城建大学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除了已经开展的天津红色文化、人民城市特色大思政课外,还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育人重任,致力于深化美育、推动文化交流。自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成立以来,学校成功构建了“学术-创作-课程-展演”四位一体的育人新范式,先后打谱翻译200多首古代琴歌作品,创作200余首琴歌新作,出版4部著作;获批国家级基地——中外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一批实践育人基地,以及教育部、天津市等各类课题10余项,接待来访6000余人,书写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新篇章,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大思政课”育人质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