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天津市武清区召开“打造高质高效、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武清区副区长李东强,武清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卢德杰,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张新鹏,武清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张大国,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李长春介绍武清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跃升的思路举措和进展成效,并回答媒体所关心的问题。
李东强介绍:
武清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将“营商环境跃升”纳入全区“五个跃升”任务之一。2024年6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动营商环境跃升的行动方案》,聚焦企业、群众高度关注、需求迫切的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推出了10项重点任务、58项工作举措,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区11家牵头单位聚焦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全力推进改革攻坚,在政务服务集成化、行政审批便利化、要素保障精准化、诉求响应高效化、作风建设常态化、涉企执法司法规范化等方面出实招、务实功、求实效,以具体行动践行“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
2025年,围绕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持续打造“高质高效、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在落实2024年《关于推动营商环境跃升的行动方案》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武清区印发实施《关于推动营商环境持续跃升的行动方案》。12家牵头单位严格落实“含金量高、突破性强、企业有需、群众有感”的标准要求,聚焦政务服务、政策环境、要素保障、执法监管、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明确了11项工作举措、42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为企服务扩面提质。聚焦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在“147企业专员”服务机制的基础上(“1”即“一企一专员”,每家“四上”企业、准规模企业、高成长型企业,由属地镇街园区选派一名服务专员,实现“一个专员管到底”。“4”即服务专员承担掌握企业情况、宣传解读政策、协调解决问题、维护企业权益四项职责。“7”即七项机制,包括:线上对接联系、清单化服务、涉企活动把关3项“无事不扰”机制;诉求收集、高效办理、及时反馈3项“有事必应”机制;1项考核通报机制。),按照“一镇一街一园一清单”原则,构建覆盖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区内各类经营主体的“政企同行·有需必应”服务机制。聚焦实现政务服务向“好办”“易办”转变,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和建设项目开工两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聚焦实现“新城事、新城办”,整合127项服务事项,提供政务、科创、金融、产业、人才、商务、知识产权7类服务,推动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载体专业化、服务运行高效化。
二是推动要素保障加力见效。统筹强化人力资源、融资信贷、规划供地、惠企政策、知识产权、对外贸易等方面要素保障,谋划6项工作举措21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路径、升级服务场景,打造多元覆盖、保障顺畅的要素环境,高质高效赋能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其中,在金融服务方面,通过组织政银企金融座谈会、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展供应链担保、信用担保业务,为各类企业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在项目规划供地方面,优化完善审批办理路径,推广应用弹性年期出让方式,精准对接项目用地性质合理转换需求,提升供地服务质效。在政策服务方面,上线运营全市首个区级人工智能综合惠企服务应用——“武惠算”政策计算器平台,实现75大项1000余小项惠企政策AI自动推送,1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天候在线导办、精准解答。在外贸便利化方面,深化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AEO企业培育、“药食同源”类食品进口申报、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推广等领域改革攻坚,进一步激活特色产业、外贸企业发展动能。
三是推动法治环境向善向好。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持构建“重商、亲商、安商”的立体化法治环境。在行政执法领域,着力破解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基层执法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公开选拔行政执法监督员、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深入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联合检查,推进规范文明执法。在涉企司法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诉讼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涉企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力度,探索实施“活封、经营、清偿、重生”执行新路径,强化人民法庭立案、审理、申请执行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武清区各级、各部门将凝聚合力、靶向发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把营商环境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吸引企业落户武清,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打造天津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绝对增量”。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