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小学工程与科技教育落地路径与实践创新”研讨会上,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凭借其在工程与科技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荣获“ICEE青少年工程与科技教育创新全国示范学校”称号。
独创的“三高共育”模式与三段式教育方法论,成就了英华多年来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也为中小学工程科技教育提供了创新范式。
“三高共育”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
2022年6月,天津英华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重大战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开创了“高中-高校-高新企业”“三高共育”模式,成立开放性、公益性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英华少年科学院。
自成立以来,英华少年科学院紧密联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211重点高校以及华为、科大讯飞、思楷学术、微软(中国)等高新技术机构,共同打造“三高共育平台”,常态化营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该项目以新能源转换实验室(超导方向)、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化学新材料实验室、问天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室为依托,在国内外院士领衔的“校内、外双导师团队”的引领下,通过混龄、跨学段、跨校区、线上线下相结合、项目式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度开发学生潜能,高水平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持续探索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向上对接、向下延伸,使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3年来,英华少年科学院共培养200余名“未来小院士”,从超导新能源、化学新材料、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9个领域完成80项课题。
英华少年科学院不仅是校内的创新平台,更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学院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源,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三年间,英华迎来多位外国留学生参加“未来科学家”夏令营,与英华学生一起上课、做实验、完成项目,让跨文化合作成为常态。通过国际化协同模式,英华少年科学院已成为多方共赢、跨国共育的加速器,展现出中国学术型高中教育的“新样板”。
“N到1到0”三段式教育方法论引领学生成长新路径
在“三高共育”的平台基础上,英华创新提出“N到1到0”三段式教育方法论,帮助学生实现从多元探索到聚焦整合,最终达到自由创造的全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学生成长路径。
1.“N”阶段:鼓励多元探索
英华开设涵盖科学、工程、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超150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由探索,通过自主发起活动、成立社团,使得学生在试错与迭代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
2.“1”阶段:聚焦整合 探索本质
经过广泛探索后,学生逐渐聚焦兴趣方向,将分散知识系统化。英华通过跨学科课程和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真实问题联系。例如在“芯·人·机”课程中,学生亲手搭建能执行逻辑运算的电路,深入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完成从“学会知识”到“理解世界”的关键跃迁。
3.“0”阶段:培养创新精神
在这一阶段,英华致力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由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依托其独创的“1110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画像,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让成长路径可见可循。
通过项目式学习、贯通培养和AI技术应用,英华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从小学阶段通过创客课程激发兴趣到初中阶段引入科研方法,再到高中阶段进入深度研究与真实场景应用,英华创造性构建了螺旋上升的探索之路,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未来,英华将继续与高校、高新技术机构及国内外伙伴携手,推动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学习,在创新科研中成长,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英华的教育创新实践,正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开辟新路径。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