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全国科普月到来之际,9月19日,天津市西青区科学技术协会会同区气象局、王稳庄镇科协、张家窝镇田丽小学在区气象局举办气象专场科普活动。王稳庄镇30余名居民代表和田丽小学4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共同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课。
活动以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依托,以“气象科普零距离、共筑安全新防线”为主题,以提升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水平为目标,展示最新气象科技发展成果。活动以“实地参观+气象小课堂+体验互动”的形式进行。
在室外地面观测场,讲解员向社区居民和师生们介绍了日照计、视程障碍现象仪、翻斗雨量传感器等气象要素仪器的观测原理和数据采集过程。大家围绕在讲解员身边踮起脚尖,眼睛紧紧的跟随着她的一举一动。“这个桶里装着什么?为什么一下雨它就会出现数字呢?”在地面观测场里,一个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询问着,眼神里充满着好奇。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一点点的打开翻斗雨量传感器,探秘着他们眼里的“魔法箱”。通过讲解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孩子们纷纷露出惊叹的表情,争先恐后的参与起实验,开心得手舞足蹈。
在气象科普馆和“气象知识小课堂”里,讲解员们声情并茂的向社区居民和师生们讲解着气象史话、大气分层、水循环、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气象灾害如何防御和气象预警信号的标志与含义等内容。“原来红色预警和蓝俗预警差别这么大!以前只知道颜色越深越严重,但具体该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一位社区居民恍然大悟道。随后,大家围绕着各类互动模拟设备体验着气象知识小游戏的乐趣。
本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气象专业人员对“风、雨、雷、电”等常见天气现象、预警信号含义等讲解,不仅将抽象的气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触摸的实践课程,更激发了公众对气象科学的热情和探索欲,认识到气象预警不是“狼来了”,而是科学防灾的“发令枪”和“消息树”。接下来,区科协会同区气象局将继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让公众近距离接触气象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开发更具实用性的精品科普课程,切实提升公众应对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科普工作的普惠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气候危机意识与节能减排责任感。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闫东洁 / 郭德军 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