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医疗合作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从乳腺肿瘤到骨转移研究的硕果‌

中俄医疗合作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从乳腺肿瘤到骨转移研究的硕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9: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9: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俄医疗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俄罗斯彼得罗夫国家癌症研究院、皮罗戈夫俄罗斯国立研究性医科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在乳腺肿瘤整形和骨转移瘤研究领域分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际医疗合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乳腺肿瘤整形:重塑生命的尊严‌

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俄罗斯彼得罗夫国家癌症研究院正式签约成立“中俄乳腺肿瘤整形联合研究中心”,2022年签署合作备忘录,缔结姊妹友好医院关系。双方重点围绕乳腺肿瘤整形治疗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共同组建了乳房再造帮扶国际专家团,成功开展“一带一路”乳房再造公益行项目。

中俄乳腺肿瘤整形联合研究中心中方负责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教授团队针对亚洲人体质特点取得系列创新:首创腹壁皮脂厚度假体选择系统、研发国产牛心包补片替代进口材料、推广腔镜机器人微创重建技术。这些成果被纳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指南》,并在今年7月圣彼得堡国际肿瘤论坛上引发40余国专家关注。依托该中心开展的“一带一路”乳房再造公益行项目,6年来为青海、新疆等13个省市实施公益手术40余例,培养技术骨干300余名,将并发症率控制在5%以下,显著缩小了区域诊疗差距。

今年5月,乳房再造科医生王庶在彼得罗夫研究院手术室与俄罗斯同行共同完成多例高难度乳房再造手术。在俄罗斯研修期间,王庶不仅带去了中国在乳房重建手术中假体选择上的经验,还与俄方分享了3D图像引导下穿支血管定位技术。技术的对话迅速升级为并肩作战,两国医生用智慧与汗水共同浇灌出生命的果实。

‌骨转移瘤研究:科技赋能精准医疗‌

在骨转移瘤研究领域,中俄合作同样成果斐然。2020年共建的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俄恶性肿瘤骨转移联合研究中心,历时多年共建骨转移多模态真实世界数据库,开发个性化精准预测系统、创新脊柱转移瘤微创+术中放疗新模式。目前双方已联合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发表35篇SCI论文。

张超医生作为天津医大首位赴俄公派留学生,十年间从留学生成长为研究生导师。他带领中俄团队发表20余篇高水平论文,共建骨转移癌联合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跨国医学人才。他特别提到俄罗斯学生伊万的成长案例:“从单打独斗到融入团队科研,这正是中俄学术合作价值的生动体现。”如今,越来越多俄方青年医师和学生来访中国,续写着医疗合作的新篇章。

随着皮罗戈夫俄罗斯国立研究性医科大学Maxim Abakumov教授今年7月的到访,双方就磁性纳米颗粒肿瘤诊疗技术展开新一轮合作。从乳腺肿瘤整形到骨转移研究,从技术交流到人才培养,中俄医疗合作正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延伸。未来,中俄医疗合作网络计划拓展至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立区域性诊疗标准。这场跨越国界的医疗合作,正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