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实践队让千年潞城非遗“活”在百姓身边

天大实践队让千年潞城非遗“活”在百姓身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3 15:5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3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天津大学初识象牙塔实践队深入山西长治潞城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扎根古巷乡间,走访“上党落子”“顺潞根雕”“唐宫悦酒”“金伏牛布艺”“潞城琪炒”“舒心养生枕”“银香果蔬花馍”等7项非遗项目传承人,倾听匠人故事,详细记录技艺流程与历史渊源,整理形成数十万字的《潞城非遗图鉴》,为这些宝贵的民间技艺建立起一份详实的“活态档案”。

在潞城中学,实践队将非遗文化带进课堂,为90余名高中生量身打造“非遗+”创新课程。他们巧妙融合学科知识:利用编程解码上党落子脸谱纹样中的数学逻辑与对称美学;通过扎染工艺中靛蓝染料的化学变化,直观讲解酸碱反应原理,让古老技艺成为生动的教学案例。

探索非遗融入教育新路径,是实践队的重要目标。他们精心策划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和原创非遗剧本杀《潞城遗梦》主题大思政课。在布艺课堂上,非遗传承人马改连手把手指导学生缝制布老虎,“针脚要密,心要静”的教诲中传递着匠心;在《潞城遗梦》的沉浸式体验里,学生们化身传承人后代,在抉择中深刻感悟坚守的意义。结合扎实的调研与教学实践,实践队完成了《非遗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探析——以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为例》调研报告,为非遗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思考。

如何让传统非遗焕发时代光彩?实践队尝试用青春视角赋能创新。队员们走街串巷采风,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设计:为国潮养生枕设计新纹样,提升产品颜值;与文化馆负责人深入座谈,提出“线上短视频传播+线下体验店互动”的年轻化推广策略。今年,实践队在潞城区成功举办了“初识象牙塔实践队非遗文创展”,展出了十余项自主设计的潞城非遗文创作品,一条创意长廊清晰展现了非遗“守正创新”的活力。

实践队还联合潞城中学学生,在潞城区世纪广场举办了主题为“承古艺匠心,焕潞城新韵”的第三届潞城非遗文化节。队员们向市民讲述根雕的十年沉淀、花馍的吉祥寓意;在扎染、漆扇绘制、香囊DIY等7处互动摊位前,白发长者和垂髫孩童共同参与,布艺套圈游戏欢声笑语不断,非遗从展柜走进了百姓生活。夜幕下,学生们演唱的原创非遗主题曲响彻广场,传统技艺展示与现代艺术在光影中交融,完成了一场生动的文化传递。

自2021年走入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以来,天津大学初识象牙塔实践队已连续五年深耕潞城,开展非遗调研保护与创新实践,相关活动累计辐射民众超万人次。队员们用实际行动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致力于让古老技艺不再是“神秘艺术”,而是融入日常的“活态文化”,持续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 张文卓 杨博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