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1日,南开大学哲学院“文化润疆”课题组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乌什县、喀什市开展专题调研。课题组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融合发展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历史文化基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调研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活动等,探索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层路径。
课题组师生一行9人,成员为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卢兴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单虹泽副教授、宗教学教研室王伟副教授、党委专职组织员李辉老师、中国哲学专业2024级博士生王娇、逻辑学专业2023级硕士生王一曦、中国哲学专业2024级硕士生肖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25级硕士生高李鹏飞、中国哲学专业2025级硕士生葛如一。
文化赋能基层治理
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托万克库曲麦村,课题组重点考察了村文化长廊、党员干部人才实训中心、创业园、新时代党性教育展馆等文化基础设施,针对该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积累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交流讨论。
据驻村工作队党支部副书记刘茂利介绍,托万克库曲麦村以传统节日和国通语知识竞赛为纽带,将国通语普及融入民俗活动,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组建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石榴籽宣讲队”,用“普通话+民族语言”、村民现身说法等方式宣讲民族团结故事,通过家风带动村风,真正实现“节日共庆、文化共融、团结共筑”。
随后课题组考察了村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交流中,托万克库曲麦村融媒体中心负责人介绍道,中心现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融合了物联网大喇叭、翼呼百应、乡村电视台等功能,集政策普及、村务公开、紧急通知、典型宣传学习等于一体,依托“醉美11村”抖音号、视频号、“托万克库曲麦村一码通”等资源,采取录音播出、现场播报、实时转播等形式,坚持文化引领,激发村民的学习热情。在村新时代党性教育馆,课题组学习了托万克库曲麦村将中华民族发展史、党史以及村史等内容融入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经验。
儒学文化交流互鉴
架设文明对话桥梁
7月18日,课题组参加了由衢州市委、阿克苏地委、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儒学大家谈”之中国—中亚文化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等各界人士150余人参加活动。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副院长卢兴教授主持学术交流报告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子南宗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塔吉克斯坦塔吉克国立大学教授绍迪耶夫·鲁斯塔姆,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中文与中国研究系主任马拉特,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原文化参赞迟润林,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副教授伊斯马图拉耶娃·娜尔吉佳,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助理讲师地娜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发言。
活动期间,课题组还参加了“南孔文化乌什展”启幕暨孔子夫妇楷木像捐赠仪式。会后,课题组成员卢兴、王娇、高李鹏飞就“两子”文化进新疆的重要意义接受了乌什县融媒体中心采访。
“两子”文化落地生根
文化润疆谱写新篇
独具特色的“两子”文化为衢州援疆工程注入深厚人文底蕴,铸就了东西部协作的鲜明文化标识。浙江省衢州市是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也是声名远扬的围棋文化发祥地,著名的“王质遇仙,观弈烂柯”故事就发生在衢州城南的烂柯山。作为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对口支援市,多年来,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推动以“孔子·棋子”为内涵的“两子”文化在乌什县落地生根,形成了文化润疆的“衢州经验”。课题组重点考察了乌什县南孔儒学文化园、南孔儒学馆、国际围棋交流中心乌什分中心等地。
课题组了解到,衢州市作为孔子后裔南宗的世居地和故乡,儒学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衢州市援疆指挥部重点投资建设的乌什县南孔儒学馆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儒学馆,其为南孔文化在乌什的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在南孔儒学文化园中,乌什县建成了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体验为特色内容的儒学研学基地,通过设置智能数字展馆与沉浸式体验项目,全景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题组还调研了国际围棋交流中心乌什分中心的建设情况。据了解,衢州与新疆围棋协会、乌什县签订“围棋下天山”文化润疆战略合作备忘录,制定“1353”围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衢州市大力支持、乌什县的精心布局下,2024年衢州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乌什分中心、中国围棋少年体育学校乌什训练基地、新疆围棋协会围棋师资培训基地和围棋训练基地相继建成,学校围棋教室、基层围棋馆不断完善,为围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阵地,使“两子”文化在天山脚下开枝散叶。
革命文化聚力铸魂
民族文萃联通古今
文化润疆,不仅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更需要经历民族历史的积淀和革命精神的陶铸。课题组此行对于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现代革命传统也进行了深入考察。
课题组参观了乌什县林基路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照片、历史文献以及林基路烈士(1916—1943)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生动再现了这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特别是在乌什县担任县长期间,为发展经济、兴办教育、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敌人监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革命气节。
在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馆和烽燧遗址,课题组了解到,别迭里烽燧为万里长城防御体系最西端的烽火台,历史上承担军事警戒、商旅补给及丝绸之路驿站功能,见证张骞出使西域、陈汤平定匈奴及玄奘西行取经等重大事件。烽燧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汉唐元清边疆交通和通讯互通的重要连接点之一,为中央政府治理西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建筑牢固,经过千百年风沙和盐碱侵蚀,有些烽燧依然屹立不倒,有力保障了丝绸之路贸易与边疆稳定。
课题组还调研了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喀什博物馆、喀什古城和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克苏与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两大枢纽,保存着中华民族屯垦戍边的完整记忆,成为古代国家边疆治理的“活档案”。
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课题组跨越千里探寻文化润疆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深刻体会到边疆文化治理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价值引领、制度创新、双向融合、人才培育与传播升级的系统性工程,将文化润疆从政策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范式。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