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帮信罪”:年轻人切莫做电信诈骗“工具人”

警惕“帮信罪”:年轻人切莫做电信诈骗“工具人”

来源: 北方网
2023-09-13 2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津北方网讯:本周是网络安全宣传周,又赶上开学季,记者从法院、律所、金融机构等多个渠道获悉,眼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即“帮信罪”)活动案件数量持续大幅增长,并呈现出“90后”“00后”人群高发的特点。相关各方提醒年轻人增强法律观念,切莫做电信诈骗“工具人”。

日前,受和平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天津律云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关轶男、杨捷律师依法担任一桩网络诈骗案件“帮信人员”许某的辩护人。两位律师从法院调取了案件材料、见了被告人后甚是感慨。他们复盘了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2021年12月,没有经济来源的许某遇到了熟人曹某。曹某称认识一个叫“豆豆”的女子,在找人提供银行卡和支付宝账号进行跑分,每转账1万元可以给许某50元介绍费,提供卡可以获得150元报酬。许某询问转的是什么钱,曹某告知是网络赌博的钱。经不住“介绍费”的诱惑,许某不仅自己参与,还介绍1998年出生的王某、2001年出生的段某等一起参与转账活动。后来被公安机关侦查抓获,在接受讯问的过程中,他们才知道转账的是电信诈骗的钱!许某支付结算140余万元,获利6500元;王某支付结算125万余元,获利10200元;段某支付结算近8万元,获利1900元……迎接他们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0年年初至今年6月,仅南开区人民法院就审结帮信案件114件,关联电信诈骗犯罪金额1.16亿余元,判处罪犯159人。

上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帮信罪司法治理调研报告,指出帮信罪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仅排在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之后。此类案件类型以“两卡”(手机卡、银行卡)案件为主,占帮信罪案件总数的近八成,多为向上游犯罪提供转移支付、套现、取现工具。

被告人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明显,初犯人员占比高,有的电诈犯罪组织甚至已经将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犯罪活动中,他们通常扮演电信诈骗App广告推广、开发诈骗App、租售银行卡和电话卡、跑分等行为角色,可以理解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帮凶,构成电诈链条中的洗钱工具人。”杨捷说。

“其实在帮信罪中,帮人转账的角色(被称作‘卡农’)获利是最低的,有时只有几十、几百元钱。”律云律师事务所吴忠有律师补充说,因为犯罪人员的“上家”在使用账号时基本都是一次把流水刷爆,一直往国外转账,直至封号,此时再按比例分成或给佣金,落到“卡农”手里的很少。在实务认定中,此阶段行为十分恶劣,因为犯罪链条越往下越是将赃款转往国外的重要步骤,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更要严厉打击。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