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无语良师·感恩 生命馈赠| 天津市红十字会 天津医科大学举行“生命接力·大爱传递”生命教育宣传活动

送别 无语良师·感恩 生命馈赠| 天津市红十字会 天津医科大学举行“生命接力·大爱传递”生命教育宣传活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01 1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激扬青春梦想,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 3月1日,恰逢《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颁布施行10周年,“送别,无语良师·感恩,生命馈赠”——“生命接力·大爱传递”生命教育宣传活动在天津医科大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天津医科大学主办,市红十字事务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学工部及基础医学院承办,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邢蕴静、温朝晖受邀参加。天津市红十字事务中心主任宫敬义,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二级调研员李彤,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朱春梅、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昊,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书记周尉东、遗体接受站负责人潘建明出席活动,市红十字事务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红十字会等相关工作人员、专兼职干部及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代表7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郭琳主持。

遗体捐献者被医学生称为“大体老师”,也被尊称为“无语良师”。尽管身份、背景不同,但他们却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慷慨捐体助力医学事业,引领医学生步入神圣殿堂,以逝者之躯启迪在生之人。多年来,天医学子从解剖课致敬大体教师到前往捐献者告别仪式现场迎大体老师回家,深深领会着无语良师奉献医学、奉献社会的无私大爱。当这些特殊的“教师”完成光荣“教育”使命,师生再次相聚,送别无语良师。主持人宣读送别的41位无语良师姓名后,灵车缓缓驶过,学生手持印有“向遗体捐献者致敬”的横幅,鞠躬送别,并献上菊花表达无尽的追思、礼赞和敬意。

李彤对《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进行了宣讲,他指出,《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公民身故后人体器官捐献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颁布施行,使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对于有效规范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保障捐献者合法权益,弘扬“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健康天津、文明天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宫敬义在发言中对遗体捐献者家属对遗体捐献事业的理解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活动既是对遗体捐献者的深切缅怀,也是一次启迪人心灵的生命教育,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和《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的深刻践行。红十字会将始终秉承人道初心,传递“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相信这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一定能够引发医学生对于医学教育事业与生命价值的思考。

朱春梅在发言中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与指导下,将“德高医粹”的大学精神传承融入应急救护培训、器官捐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致力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五术’医学生。

天津市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协调员邢蕴静作为遗体捐献者家属发言。他的伯父和父母都是遗体捐献者,他本人也于2017年登记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他表达了对于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天津医科大学的感谢,也表示这样的送行仪式更表达了对无语良师的善待和尊重,不负他们遗在人间的无私大爱。

基础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学生赵佳鑫作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从接触医学之前对解剖讳莫如深,到现在步入临床阶段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转换之间,无语良师以身躯给予着无声的力量,激励医学生脚踏实地步入更精深的医学理论与实践学习,朝着成为一名德彰术精的医生不断努力,不辜负这跨越生死的传道授业之恩。

最后,全体在场医学生以铿锵有力的医学生誓言再次向无语良师致敬,活动尾声,参会嘉宾、捐献志愿者家属和师生纷纷在“送别,无语良师·感恩,生命馈赠”的签名板上留下礼赞生命的真挚情感。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杨成)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